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磁铁支部”温润百姓心田

+1

-1

收藏

+1

-1

点赞54

评论0

——宜都弭水桥村“三在”工程探访

种植户周彪在大棚里收获火龙果。

村里的图书室颇受欢迎。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申明 通讯员张粲 刘宁 文/图

【核心提示】

从宜昌城区出发,经翻坝高速沿陆渔一级公路开车前行,抵达位于宜都市五眼泉镇西南部的弭水桥村。蒙蒙细雨中,一路青山绿水,白屋红墙,雾气氤氲。

村民增收,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四年时间,该村实现从“空壳村”到集体经济年收入破百万元的嬗变,跻身全市先进村行列,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绿色示范乡村”、“宜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这个以“磁铁支部”创新实践远近闻名的村基层党组织, “三在”工程是如何落地和生长的?本报记者进村聆听他们的“三在”故事。

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

入户走访 这个招数很管用

“村里的干部要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要知道群众最大的利益诉求是什么,最期盼的事情是什么,最希望的党员干部是什么样子。”村党总支书记刘大卫开门见山。

2014年,时任宜都龙腾矿业总经理的刘大卫回到弭水桥村,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当年的弭水桥村欠有13.7万元外债,基础设施落后,干群关系堪忧。

面对现状,做企业出身的刘大卫明白,只有把党员干部的心凝聚起来,才能彻底改变村里的贫穷落后现状。为此,刘大卫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给村两委班子定下三条规矩。

第一个规矩,就是群众反映的事,村干部必须半小时内赶到,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跟群众讲明情况,说明原因;第二个规矩,就是严格村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乱花村里一分钱,每个月的财务报表定时公开公示,把每一分钱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第三个规矩,走访群众,走访党员,走访老干部,走访慰问群众,找到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刘大卫带领班子成员开始“地毯式”大走访,全村803户,一家不落。

通过近半年的走访,刘大卫先后收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达一百多件。为解决这些问题,刘大卫带领村两委班子一件件落实,涉及政策问题挨家挨户解释,涉及矛盾纠纷就上门化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现在生活有保障,也非常有安全感。”该村5组村民黄衍珍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家里拆迁纠纷,她当过5年的上访户,刘大卫上任后,多次上门走访。

“大姐,您放心,我们一定当自己的事情帮您处理好。”黄衍珍说,多年以后,当时刘大卫的一句话让她仍记忆犹新。在刘大卫的多方奔走下,她的诉求得到妥善解决,村里还为她按照国家政策申请了失地农民补助等。

“通过入户走访这个最朴素的方式,我们的100多位党员用一举一动温润了百姓心田,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刘大卫说。

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

乡里乡亲 能做的事情真不少

“每天都有二、三十个姐妹在一起跳舞、交流,挺开心的。”家住村委会附近的杨英是村里舞蹈队的主要组织者。

几年前,杨英和丈夫回到村里,开了家小超市,通过电脑下载了一些舞蹈视频,闲来无事就领着几个姐妹学跳舞。

村里知道后,大力支持,买了专业的音响设备、服装等免费提供,让大家在新村委会的广场上每天练习。

在杨英等人的带动下,每天晚上,村委会广场就成了欢乐的海洋,碰到镇里有活动,舞蹈队就正式“出征”,不断获得佳绩的同时,也找到了归属感。

在弭水桥村,每年广场舞大赛、紫荆花节、紫薇花节、童玩节等络绎不绝,新建的文化广场、篮球场,成为村民最爱的去处。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丑溪民俗体验馆内,百余名附近学校的小学生正在老师带领下,参观各种传统农具。连枷,斗篷,渔具……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漫步乡间小道,以“勤、孝、净、诚、和”为主题的文化墙随处可见,许多村民的家门前,贴着“五美之星”的标牌。五年来,该村累计评出镇级、村级“五美之星”39名,引领和美乡风。

“要让群众和村集体组织紧紧联系在一起,就要让群众找到集体的温暖。”刘大卫说,人心慢慢收拢,“磁铁支部”逐步形成,磁力效应逐渐显现,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充分激活。

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

全心服务 让村民办事不出村

“今年渡过疫情的难关,幸亏有村里干部的及时支援。”在刚丰收的大棚种植园里,弭水桥村的水果种植大户周彪剪下一只火龙果,感慨良多。

周彪说,今年年初疫情突袭,正是草莓丰收的季节,由于交通管制,数万斤草莓眼看就要烂在地里,只好向村委会求助。

闻讯后,刘大卫等村干部立即带着周彪,层层向相关部门递交申请。经数天奔波,周彪顺利拿到相关通行证明,价值20多万元的草莓销售一空。

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也不能忘了乡亲。在村干部的协调下,周彪还用自己的货车帮周围的种植户销售水果等农副产品,在困境中同舟共济。

“平时只要有困难,一个电话,村干部就帮忙跑前跑后。”周彪说,面对群众的诉求,党组织和村干部总会尽心尽力。

村委会宽敞明亮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几位村民正在图书室里看书,不时轻声交流。

一旁设施齐全的村卫生室里,值班医生徐建接到多名村民打来的电话。他说,村里有几位行动不便的病人,只要有需求,他和同事就会上门提供服务。

“群众事无小事,我们的阵地一定要建在老百姓心中。”刘大卫说,“磁铁支部”要发挥磁力效应,就要为民服务。数年来,全村增加了6台变压器,修建了16座桥,硬化公路45公里,修晴雨路13公里,解决了658户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2019年,全村总经济收入达6500万元,较2013年增长了194%,农民纯收入达到21761元,较2013年增长了112%。

如今的弭水桥村,山清水秀,乡风淳朴,民富村强,“磁铁支部”正带领全村走向乡村振兴之路。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