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2000余村民乘坐冲锋舟安全转移——本报记者直击河南新乡小朱庄村抗洪抢险现场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宜昌市西陵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博救出一位老人。   记者王献科 摄

三峡晚报特派记者王献科实习生方正艳

23日上午,河南省新乡市受灾较为严重的小朱庄村,两三千余村民在家中受困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支民间救援力量自发组织、集结,驾驶“生命之舟”,全天救出2000余群众。本报记者随宜昌市西陵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突击队登上冲锋舟,直击救援过程。

共同的目标——救人

23日上午,新乡市下着小雨,本报记者路过新乡市城区发现,多路段水位没过膝盖。

经过当地彩虹桥路段时,水位较高,车辆禁止通行,得知记者一行是去抢险一线——共产主义大桥,一名中年妇女主动提出引路。

经七拐八绕,女向导将车带至共产主义大桥上,车辆再次被深达一米的积水阻拦了去路。受困于此的还有江西省一支20余人的救援队。

“过桥吗?我的车涉水能力强,载你们过去!”一辆山东号牌的皮卡车驶到面前,司机下车协助救援队将近5米长的橡皮艇抬上尾箱,一路在水中穿行。记者了解到,这位热心司机来自山东东营,得知河南灾情,第一时间驱车赶到新乡。

抵达共产主义大桥另一端,记者被眼前一幕惊呆了:警戒线外一片汪洋,远处水已漫至黄色挖掘机顶部。

洪水一侧,就是小朱庄村。获救村民介绍,至少还有两三千人困于家中,停水、断电3天了,情况危急。

当地消防指挥员手持大喇叭,站在桥头,指挥着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救援人员和30余条橡皮艇。

灾情面前,全国各地民间救援队相聚在此,大家只有一个目标——救援。

12小时人歇艇不停

“嘘——嘘——还有没有老人、小孩?”西陵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突击队队长王博,队员张成睿、范舟驾橡皮艇驶入小朱庄村,一边吹口哨,一边大声呼喊。

“这里!”小朱庄村67号一名六旬女子站在二楼窗户边,不停地招手。记者坐在橡皮艇内,看到洪水已淹至大门窗户处。王博跳入水中开门,水已齐腰。

屋里还有一名九旬老太及两名2岁、5岁幼女。

张成睿和范舟分别将两个孩子抱上了艇。接着配合王博来到二楼卧室,将九旬老太从床上转移至艇上。

因村落小巷内水流湍急,又是逆水行舟。3名宜昌救援队员下水推艇前行,待推到大路上,再启动马达返程。水中推艇时,突然王博一个踉跄,险些被绊倒。原来,他踩到了松动的井盖。

记者看到,多个救援队橡皮艇被卷入旋涡,全靠其它艇用牵引绳救出。

冲锋舟抵达共产主义大桥岸边。看见艇上坐有高龄老人,一群志愿者主动围上前,合力将老太背上了岸。

当天,西陵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突击队连续工作12小时,人歇艇不停,共出动40余次,救出400余名被困群众。目前,这支宜昌最先赶赴灾区的民间救援力量,已安全返回宜昌休整。他们将筹集一批救援装备和救灾物资,数日后第二次奔赴灾区参加救援。

感动无处不在

22晚8时许,宜昌救援队在郑州市突然接到消息,金水区金光路街道办事处对面,一处工地100余名工人被困。

因郑州市部分区域没有通讯信号,无法使用手机导航,救援车队迷路。行至郑州柳林高速路口收费站问路时,一位摩托车司机主动上前指引,并驾驶摩托车,历时1小时将车队带至目的地,因雨天路滑,该男子路上摔倒3次。

经了解,该男子叫黄栋奎,郑州人,36岁。灾情发生后,他每天和100多名摩托车司机守候在郑州各个高速路口处为外地救援、运送物资车辆引路。

当晚11时,救援结束后,得知救援队没有吃饭,黄栋奎驱车近1小时,将救援人员带至他家楼下,吃过晚餐,他在微信群呼吁小区居民腾出房间,供救援队居住。当晚,救援队11人被分散到5个居民家庭。

次日,救援队前往新乡市,黄栋奎和田彦锋等志愿者,在小区门口摆摊征集救灾食品,凑满一卡车后奔赴新乡。

转移群众上岸,队员下艇轮换休息,当地群众主动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天黑后,不用担心住宿问题,有志愿者主动带救援队员前往;前往餐饮店购物,得知是救援队,店主坚决不要钱;还有市民主动向救援人员手中塞饮料、塞鸡蛋……

记者感受到,在灾区,感动无处不在。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