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精品丰富、体系完善、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有一种宜昌力量叫文化自信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表演唱《打银锁》荣获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 宜都市文旅局提供

第八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在宜开幕。 记者景卫东 摄

秭归端午创造了最多人包粽子吉尼斯世界纪录。通讯员周星亮 摄

2020年宜昌市非遗表演类项目保护成果展演。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朱延筠通讯员宋秀生

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逐步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成,文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全省同等城市前列……

“十三五”期间,宜昌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齐头并进,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文艺精品,叫好又叫座

2018年,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极具宜昌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秭归民俗歌舞剧《大端午》和市京剧团原创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孙尚香》,作为“湖北省优秀剧目北京行”亮相全国。

秭归民俗歌舞剧《大端午》,通过专业舞台表演与原生态情景的再现,将独具风情的秭归端午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型新编历史京剧《孙尚香》,首次以孙尚香为独立主角,京腔京韵唱出浓烈的家国情怀。而这,只是“十三五”期间宜昌培育文艺精品的一个缩影。

立足本土,创作有了灵气;根植群众,作品深入人心。“十三五”期间,一大批根植于宜昌文化沃土的文艺佳作大放异彩。

宜昌市歌舞剧团创排的话剧《一起过上好日子》入选2019年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剧目;宜都市歌舞剧团创排的音乐剧《清江清长江长》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全国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并获得373万元的资助资金;枝江歌舞剧团创排的黄梅调音乐剧《花漾年华》入选2019年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剧目和“2019年湖北省优秀剧目北京行”优秀剧目;夷陵歌舞团创排的民族歌剧《梅香》入选第三届湖北省艺术节武汉集中展演剧目及全国优秀现实题材展演剧目。

“十三五”期间,宜昌文艺人紧紧抓住巴楚文化、三峡文化和民间文化,突出三峡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宜昌特色”的文化精品,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作品时代特色,为美好生活放歌。由我市选送的音乐类表演唱《敲起琴鼓劲逮逮》、曲艺类宜都梆鼓《谜中情》入围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展演,表演唱《岁月静好人风流》和表演唱《打银锁》入围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展演,其中,《敲起琴鼓劲逮逮》、表演唱《打银锁》分获第十七届、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我市全国群星奖获奖数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传统文化,与时代俱进

诗歌之城、钢琴之城,优秀文化品牌彰显着宜昌文化的内涵与自信。

2017年9月12日,以“诗咏盛世,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宜拉开帷幕,海内外嘉宾与宜昌市民共享一场极具中华优秀文化感染力、激荡心灵的诗歌盛宴。中国诗歌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由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盛会。

2019年6月,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启幕,秭归9478名民众齐包粽子,创造了“最多人包粽子”吉尼斯世界纪录。

同年9月,“第八届长江钢琴音乐节”以琴会友,中外名家齐聚“钢琴之城”,奏响盛世华章。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在宜昌,不仅有高规格的文化品牌盛会,也有扎根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坝头库首第一村,村规民约我遵守,移风易俗我先行……哎嗨呦,哎哎嗨,哎嗨呦,哎嗨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宜昌考察,在夷陵区许家冲村便民服务室,村干部唱起用渔鼓调填词的《党员公约》,总书记听后现场称赞。

三峡渔鼓是流行于三峡区域的民间说唱艺术,近年来,宜昌渔鼓传承人一方面坚持传统唱段、曲目的传承发展,一方面利用传统曲调填新词表演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主导新风尚、宣扬主旋律,让传统文化与时代并进。

2017年,CCTV《记住乡愁》栏目到兴山录制兴山民歌,年仅10岁的余思懿和家人一起演唱兴山民歌,将兴山民歌搬上央视舞台,并向观众讲述“兴山四世同堂民歌团”的故事。

如今,沉迷游戏的孩子们也能稳住心神听诵屈原;奔忙于都市的年轻人,不忘在剧院听宜昌造的“长江钢琴”奏响柴可夫斯基……从城市到乡村,从广场到车间,从校园到社区,优秀传统文化正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非遗传承,老手艺新生

2019年10月13日,夷陵区小溪塔街办居民向文琼哼唱起皮影历史戏《张金龙赶考》。

“虽然我现在唱得有模有样,可4个月前还完全不会。”向文琼说,能学会皮影戏,源于夷陵区举办的省级非遗项目“分乡皮影戏”培训。

2019年6月,夷陵区举办“分乡皮影戏”专题培训,选拔全区的皮影戏艺人和皮影戏爱好者前来学习,年龄从25岁跨越至74岁,向文琼是其中之一。

自2016年起,《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历经项目遴选、立法调研、立法实施、审议通过等程序,于201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开启了宜昌非遗地方立法保护模式,也将我市近年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形成了一系列有力、明晰的操作规范,对我市非遗传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非遗传承,不仅是坚守,还与探索并存。

近年来,宜昌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老文化“活”起来,让新市场“火”起来。

当国家级非遗项目长江峡江号子在三峡人家的“重生”时,游客惊叹于峡江文化厚重的历史感;龙泉镇青龙村里,市级非遗项目龙泉高跷传承百年,吸引着人们前来看“绝技”,非遗为乡村旅游增添着文化韵味;市民熟知的解放路步行街的郑信记凉虾、卓悦文化城的夷陵版画都在市场推广下展现出极大的商业潜力,既是“手工绝活”又能赚得满钵丰。

走向市场,也绝不局限在一条道路。

2019年7月,由全国妇联主办的“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湖北省区决赛上,“步步升布鞋”项目获文化传承类一等奖。

从2007年起,步步升投资5500万元,在枝江建成了“步步升布鞋文化村”以及我国首个布鞋主题博物馆。布鞋工艺坊既是生产车间,也是游客集中参观的“网红点”。如今,布鞋销售借助天猫、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产品已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地区。2020年6月6日,淘宝网开设湖北“非遗购物节”专场,我市“长盛川青砖茶”、“栾师傅手工茶”、“枝江蒸馏酒”、“枝江手工布鞋”4大非遗项目产品登场,上线项目数量位列全省各市州之首。

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市场化规划、标准化生产及品牌化营销,走向产业化的发展之路,老手艺变成“真金白银”。

文化惠民,润千家万户

节日里,广场锣鼓喧天;闲暇时,图书馆内文墨飘香;白天,乡村文化站里丝竹交响;入夜,江滨公园舞步翩翩……“十三五”期间,宜昌的人文底蕴愈发清晰。

“十三五”期间,宜昌投入超过100亿元实施宜昌博物馆新馆、奥体中心等34项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市县两级文化场馆的提档升级;袁裕校家庭博物馆、车溪民俗博物馆、宜都正国民俗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成了乡村“网红打卡点”;汪国新诗书画院、益通美术馆、一二美术馆、杨守敬书院等常年免费展览;长阳巴人展览馆、刘德芳传习所、官庄版画基地等非遗场所免费开放传习;数字时代,市民还可通过“文化e家”点单看戏、点师培训、点题观展;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化培训等先后上线……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

2018年12月,全市优秀文艺作品展演月群众文化展演浓情上演,三峡渔鼓、长阳南曲、宜都楠管等10多个充满地域特色表演将展演掀上高潮。

回望“十三五”,群众文化充满生机,城乡群众文艺活动空前活跃。远安嫘祖文化节、长阳廪君文化节、五峰茶乡女儿会等150多个基层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轮番上演;农民工公益文化培训、快乐小屋故事会、“欢乐文化进工地”“红领巾文艺汇演”等活动常办常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915支业余文艺团队,业余文艺骨干过万人;各级文化馆站、各类专业院团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000多场次。

如今,行走在宜昌大地上,处处能感受到文化惠民的雨露阳光。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