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呕心沥血 锻造“专门教育”典范

+1

-1

收藏

+1

-1

点赞63

评论0

宜昌陈锋专门学校副校长辛进锋

“与之前《创业先锋》栏目介绍的创业人物相比,我们生产的不是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作品。曾经的‘问题少年’,如今是学校的优秀学生,社会的优秀员工,部队的优秀战士……”

11月20日,作为“问题学生”的锻造者,宜昌陈锋专门学校副校长辛进锋讲述了他的特殊创业历程。

因材施教 锻造“专门教育”典范

接近1米9的个头,高大魁梧,面容刚毅,看上去,他就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出场就“镇住”学生。2007年,在宜昌陈锋专门学校(原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陈锋校长的召唤下,他加入了这个后来享誉全国的专门教育学校,经过学校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2010年10月学校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为“中国工农红军宜昌少年红军学校”。

回想这么多年与陈锋校长一起创业打拼的经历,辛进锋百感交集。他回忆说,刚入学不久,碰到的都是一个个“刺头”,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要把“特别”孩子锻造成卓越少年的志向。

通过与孩子们亲密接触,他发现,这些特别孩子不仅在学校不爱学习,在家父母管不了,手机游戏成瘾,甚至打架斗殴……而且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特爱面子,还自以为是,不容许被批评,有的私自或结伴离家出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还有轻生的倾向。

于是,宜昌陈锋专门学校便肩负起解决“问题学生”,培养阳光少年的责任,秉承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坚持用革命传统教育和红军精神教育学生,塑造出爱国、爱党、爱家、爱父母、爱学习的好学生。

红色教育

用红军精神“塑魂”

走进宜昌陈锋专门学校,学校最醒目的标语就是“教员强则学生强,教员敬业则学生进步”。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执行者,辛校长从塑造教员开始。

辛校长介绍说,学校是个特殊的阵地,尤其在专门教育学校,学校光有教学理念不行,更重要的是,学校教师(他们习惯称教员)更要言传身教。传承红军精神是该校的宗旨和责任,每一名老师就是红军指战员。一个教员必须有三个身份,思想指导员,教学教导员,生活辅导员。

辛校长说,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教育,而特别的教育需要用心去教:教员要有为社会、为家长负责的责任心,要有像爱自己孩子的爱心,还要有不怕碰壁、百折不挠的耐心。作为负责人,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塑造教员的“七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

走进宜昌陈锋专门学校,感觉就是一所少年军校。教员24小时和学生在一起,做到“五同”和“三保姆”: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同娱乐,生活保姆、精神保姆、文化保姆。严格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一对一矫正每一个孩子,贴心爱护每个人。

多年来,辛进锋带领教员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跑操、军训、教学、管理、服务。每一名教员心中都牢记创始人陈锋校长提出的“现在为祖国读好书,将来为人民做好事”教学理念。

跟踪服务

将学生送上成功彼岸

“每个学生都是我们的作品,他们进入社会,也要跟踪服务。”辛校长介绍说,从2005年10月至2019年12月跟踪统计数据显示:毕业后考取大学的510人,出国学习的238人,当兵入伍的370人,被在读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助人为乐先进典型的学生310人。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优质率’这么高,是与我们‘塑魂’工程有关的,孩子身上有了‘红色基因’,有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加上军事化训练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可以受用一生。”

辛校长介绍说,学校的红色远足拉练是学生必修课,建校以来,学校组织学生徒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超过二万五千里。通过行军拉练,孩子们走出了亲情、友情、走出了团队精神、走出了担当、走出了自信、走出了健康的身体,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毅力,这种“苦”与“累”为孩子成功夯实了基础。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王凌云 通讯员乔晓磊)

本版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