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贺宗耀 用光影记录光阴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贺宗耀与他旁边的这台“轻四型”放映机已经相伴47年。


●撰  文:聂烽 付虹丽

●通讯员:刘娇 黎红燕

●摄  影:黄善君


咔咔咔……

片盘转动了起来,黑暗的展厅里,一束光投射在3米外的白色幕布上,《钢铁战士》开始上映。

这是一台上世纪70年代在全国乡村电影放映队广泛应用长江“轻四型”放映机,片盘转动之间,光影交错之下,岁月仿佛倒转,回到那个放一场电影让十里八乡万人空巷的年代。

这是当阳市淯溪镇民俗博物馆内的乡村电影展厅,又被称为电影博物馆,里面容纳了76台电影放映设备、250部各种规格的电影胶片拷贝、近千件电影放映机配件,还有3000多册从1978年以来的电影杂志以及录像机、收录机、点唱机,是淯溪镇退休电影放映员贺宗耀的藏品。


76台机器时间跨越56年


正在放映电影的长江“轻四型”放映机,是贺宗耀在1973年成为电影放映员后使用的第一台放映机,当时23岁的他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了。

自从1966年在当时当阳县淯溪区大堰公社看了人生第一部电影《白毛女》以后,年少青春的贺宗耀就痴迷上这光影交错的感觉,此后每每遇到周边放电影,就会赶过去,“当时就觉得电影放映员就像明星一样。”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放映员。当时他还是一名兽医,因为平时喜欢写写画画,以至于大堰公社成立电影放映队时,他作为有“文艺特长”的人被选为电影放映员。

在当阳县培训3个月后,他终于摸到了长江轻四型放映机,“而当时带我的师傅是使用中国第一代16毫米放映机‘老五四’,是南京电影机械厂据前苏联乌克兰放映机的图纸,于1954年面世,所以我们称为‘乌克兰’或‘老五四’。”

这两台极具意义的放映机,贺宗耀都有收藏。

“老五四”就在“轻四型”对面的幕布下,独自占据了小主席台的一角,这也在宣示着它的“江湖地位”。

而在轻四型旁边,是一台固定式数字电影放映机智影IX801,也是2007年国内乡镇电影放映队从机械放映机过渡到数字放映机的第一台设备,“当时我距离退休不到3年时间,陪伴我直到退休,所以我把它放在‘轻四型’的旁边,一边代表着我电影放映生涯的开始,一边代表着结束。”

在展厅的另外一侧,则是放映机最集中的地方,50多台机器或矗立墙边,或藏在橱窗内,既有当年荆州的湖北电影机械厂生产的8.75毫米系列放映机,也有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的长江16毫米系列,还有2007年至2010年期间换代的数字放映机,“一起76台,时间跨度56年。”


11年收藏花费50多万元


贺老是从2009年开始收藏电影放映设备的。

他每次下乡放电影,很多观众就向他反映,看数字电影就如同看一个大号的电视机,没有了以前看露天电影的感觉,特别是没了“咔咔咔”的声音,就没了那个味道,“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电影文化,尤其是技术进步之后,那种老式机械放映机必须保留下来,传承下去,于是开始了收藏电影设备的念头。”

最先被收藏的是淯溪镇放映队库房内淘汰的7台机械放映设备,其中就包括他第一次放映的长江“轻四型”放映机。

这7台放映机以及几十件配套设备、300多册电影杂志就成了第一批藏品。此后又找到当阳市原兄弟电影队的老同行,把他们还没丢弃的老机子收回来,进行清理保养。

前面提到的“老五四”放映机,是他念念不忘的“梦中情人”,到处打听是否有相关机器出售。苦寻无果后,他想到在互联网上找消息,很快就发现了一条信息:现云南昆明有藏友收藏这种机器。

贺老通过网络和对方沟通,了解对方出售意向后立即买好火车票,与老伴周友英直奔昆明,经与对方面谈最终以12000元成交。“在这个藏友家里还发现好多藏品,一件一件跟他谈,共花了三万多块钱,收到了一些很难得的宝贝。”他说,“从此我开始大量使用网络寻找宝贝。”

在网上他找到一条信息,弥补了自己的小遗憾。原来,2007年他接触的第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因为太占空间,淘汰后被拆开当做废铁出售了。“网上搜索发现还是云南有人卖,又和老伴赶到云南,12000元给买了回来。”

2019年7月,荆州一位藏友因随子女居深圳无暇顾及藏品,打电话询问贺宗耀是否有意购买。“我满口答应,随即和老伴驱车赶去,总共有六十五部16毫米影片,三套16毫米的电影放映机,还有其它附属配件,最终以15000元的价格搞定。”贺老说,“搬运回来后,我和老伴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把这些宝贝进行打磨整理,并作好防护的处理。”

至此,他手中的藏品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一起花费了我50多万元。”


从更衣室发展成电影博物馆


贺宗耀的藏品在2009年就开始展览了,当时的展览室是淯溪镇电影院的更衣室——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

第一批观众是亲朋好友,大家听说贺宗耀搞了个老电影设备展览厅,纷纷过来看稀奇,结果一看到这些熟悉的设备,大伙就忘记了参观的初衷,“开始在畅谈当年的老电影印象。”

后来,随着贺老从当阳市各地同行处收集到更多的藏品,小小的更衣室就容纳不下这么多设备了,场地问题成了他的心病。

就在这个时候,淯溪镇文化中心负责人找到贺宗耀,称文化中心可以将2间办公室给他做展厅。“大家特别看好这件事情,将办公楼一数两个房间打通成一体作为电影展厅。”他介绍说,“这样一来,展厅面积就增加了一倍多,电影展品也增加了两倍还多。”

2011年,淯溪镇修建了淯溪民俗博物馆,在馆内安排了一间近百平米的展厅,作为文艺展厅,一半面积用来展示电影设备。但是,不到两年功夫,随着贺宗耀展品的“扩容”,地方又不够用了。“镇政府以及文化站就决定将展厅内的民间文艺展品迁至其他展厅,文艺展厅全部用作电影设备展厅。”他说,“到后来地方又不够了,所以现在看着展厅里非常拥挤。”

据当地文化中心负责人介绍,2017年镇文化中心在得到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后,将原来的电影院一分为二,将用一半专门打造电影博物馆,“即将投入使用。”

如今,淯溪镇民俗博物馆以及馆内的电影展厅已经成为当地一张文化名片,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以及学生前来参观研学,累计接待观众近15万人次。“很多外省的老电影设备收藏爱好者都慕名而来,看了之后赞叹不已,这让我特别满足。”贺宗耀说,“最满足的是学生们来研学,通过这个展厅了解到我们的电影文化,特别是过去的历史,这样就能将电影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