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宜昌:以“实”为本惠民生

+1

-1

收藏

+1

-1

点赞2

评论1

一半山水,一半城。记者景卫东 摄

核心提示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兜实兜牢民生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二字,宏大而内涵丰富,落到生活的细微处,就能触摸到它的真实质地。

如何切实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2021年8月,宜昌市委正式提出实施筑堡工程,着力打造“一线五化”的基层治理“宜昌范式”,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托得了事”的坚强堡垒,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道为术之究竟,术为道之津梁。宜昌坚定不移办好民生实事,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由内而外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也记录着400多万宜昌人民共同缔造的幸福生活的铿锵足音。

为民筑堡

“八大场景”营造幸福生活

仲夏时节,西陵区嘉明花园内,整洁的柏油路通往小区深处,树荫掩映下,新增的停车位一字排开。

谁也想不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曾经“脏乱差”。通过推行“党建引领、业主自治、市场主体”改造模式,建强党支部和业委会,选好当家人,3个月时间组织居民开了38场协商会,组织党员带头捐资、拆违,多方筹资320万元投入小区改造。如今,嘉明花园模样大变,嘉明微自治模式被住建部推广。

下足“绣花功夫”,把群众朝栖夜寐的生活环境营造得更加舒适、便捷、宜居。为民筑堡,以老旧小区改造“小切口”聚焦群众天天可感大民生,宜昌投入资金40亿元,打造社区邻里生活、公共服务、健康医疗、文化休闲、全民学习、创新创业、平安法治、城市安全等八大场景。宜昌高新区东山花园小区开办了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护理等“五助一护”服务。还有更多的社区建起了托育所、技术夜校、卫生室、红色物业等等,全龄友好型社区悄然到来。

推进筑堡工程,党委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

目前234支筑堡工作队已经活跃在宜昌主城区筑堡工作第一线,成为打造基层治理“宜昌范式”的中坚力量。“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句话,已经成为宜昌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宜昌还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变“你和我”为“我们”,变政府主导为共同缔造。

据市住建局介绍,截至目前,宜昌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93个,涉及居民14.20万户,已完成改造842个,涉及居民11万余户。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一大批老居民享受到了新生活。2005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在宜昌共有2022个,涉及居民20.56万户,计划“十四五”期间基本改造完成。

千方百计

让群众端牢“就业饭碗”

“打开‘心安365’微信公众号,点击‘零工驿站’-‘附近岗位’,桌面就会实时跳出周边工作岗位。”6月20日,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兴安社区零工驿站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墙面大小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600多个月薪3000元至11000元不等工作机会。

兴安社区辖区居民8505户20510人,商业门面1372家,微型、小中型企业5家。社区就业年龄段居民约12000余人,占总人口48%。走访3000多名居民后发现大家对就近就业、创业的需求最为迫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它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兴安社区“零工驿站”只是宜昌千方百计为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的一个缩影。

宜昌千方百计稳就业、惠民生。

“就业局长到学校来讲政策,快去听听。”一个月前,三峡大学校园内,应届毕业生们相互邀约,一同去听就业政策宣讲会。宽敞的多功能教室内,2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宜昌市就业局副局长李勇走上讲台,直奔主题,着重讲解当地的“特色”就业政策:“来宜昌市城区内企业首次就业,按规定连续缴纳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硕士生每月发放1000元生活补贴,本科生和专科生每月发放500元生活补贴。”

让公共就业服务更“走心”。宜昌启动“六进校园”专项行动,在三峡大学还举办“宜荆荆恩”城市群储能企业专场招聘会。17家来自宜昌、荆州、荆门的企业,带着800余个优质岗位,与该校化学、材料、机械、电气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双向奔赴”,精准对接,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46人。截至6月10日,在宜5所高校2022届高校毕业生已签约就业8252人,就业率43.38%。

千方百计稳就业。截至5月底,城镇新增就业4.28万人,同比增长26%;截至6月16日,全市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3840人,完成省目标任务的55.4%。

守牢底线

“美丽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6月中旬,宜昌市点军区牛扎坪村繁花似锦,花木产业让这座废弃30多年的采石场焕发新生。

紧邻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牛扎坪村,原为葛洲坝废弃采石场,由于地少石头多,当地人称之为“荒石包”,曾是宜昌市重点帮扶村。

变化发生在2015年。村“两委”积极争取到三峡集团长江电力的支持,在村里修上蓄水池、建设观光大道。考虑到牛扎坪村临江、临城、临坝的地理优势,村民姜少华与村委商量后决定利用废弃的采石场,将花卉苗木作为村里的重点产业,打造风景秀丽的“花木城”。

很快,牛扎坪不仅四季有花开,还实现了四季能结果、有收获。有花的时候办花节,有果的时候办果节,无花无果的时候办越野赛、自行车赛等。

品种更多样化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辐射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如今,牛扎坪年接待游客量达60万人次以上,村内不同风格的农家乐已近50家。

惠民生,不落一地一人。宜昌各地积极寻求新思路、新办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长阳榔坪木瓜花文化旅游节将木瓜盛景延伸到文化盛宴,吸引3000余游客玩赏;五峰以冬奥会为契机,依托国际滑雪场填补冬季旅游空白,带动百余农民就业,引热“冰雪经济”。

让茶农一年四季都有钱赚。雨后的五峰渔洋关镇青岭岗生态茶园核心区域,五峰茶商文旅融合产业园4A级旅游项目建设正酣。茶产业是五峰的传统产业,为让“老树”孕“新芽”,项目将再造式升级湖北茶博馆,新建游客中心、茶业科普园,打造土家民宿群,将形成集茶工业、茶文化、茶旅游、茶体验于一身的茶旅精品线路。产业园既卖山水、卖生态,更卖文化、卖体验,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潮、最嗨、最好玩的茶文化度假地。

据市乡村振兴局最新数据显示,宜昌市2022年已纳入乡村振兴年度实施项目3169个,预算总投资达50.55亿元。

“美丽产业”让富美乡村展新颜,乡村振兴新乐章正奏响在峡江大地。

(三峡晚报记者郑岚 通讯员张鹏 刘玥)

评论
已有1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