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湖北日报:“双一流”不是光环而是责任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时隔五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与名单一并受到关注的是,此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并且对首轮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同类学科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方面相对偏后的部分学科给予警示,相关学科应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这样的调整,传递出“双一流”建设上的鲜明信号:“双一流”建设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双一流”建设名单,是一个动态的调整,不是终身制,也不是“保险箱”,没有一所高校或者学科能躺在这样的称号上“一劳永逸”。

在本轮名单中,湖北有7所高校入选。和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相比,湖北这7所高校在数量上一共新增了3个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名单中的稳步提升,充分体现了湖北作为科教大省的重要位置和突出贡献。但是我们要更加清醒的是,“双一流”不是光环,而是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使命。

有人说,“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始于工厂或工程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当前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双一流”名单中的湖北高校和学科,更要有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紧迫感,在破除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等问题上展现湖北担当,在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上贡献湖北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双一流”不仅名单在调整,名单产生的思路也在调整。这种调整,直指当前对“双一流”建设的认识和行动误区。正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所说,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而社会公众、用人单位,则把“双一流”作为学校的新身份,不少考生把上“双一流”高校作为升学目标,有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不录。

“双一流”名单淡化身份色彩,有“进”也有“出”,就是为了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重视培养的学生是否真正适应社会需要,产出的科研成果是否确实具有社会价值、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导社会公众不把“双一流”视为学校的身份标签,而关注学校的具体建设成效、办学质量与特色。在看到“双一流”建设版图的变化之时,我们更要读懂“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