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原武警水电三峡工程常务副总指挥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廖多祚:圆梦三峡 匠心铸重器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三峡晚报全媒首席记者高伊洛通讯员肖爱军吕佳

实习生赵梓君

“每当我登上坛子岭,鸟瞰雄伟大坝,当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情景又浮现眼前。我觉得,我没有辜负周总理的嘱托和妈妈的叮咛。”今年87岁的廖多祚,是原武警水电三峡工程常务副总指挥长、教授级高工。走进老人家中,客厅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是一张1958年他与周恩来总理的合影,以及一张廖老母亲的照片。

1934年,廖多祚出生于毗邻淮河的安徽寿县。“小时候,淮河泛滥,群众苦不堪言。我家堂屋正中,就挂着毛主席的题词‘一定要治好淮河’。”廖多祚回忆,妈妈曾是治淮队一员。“她总是嘱咐我们兄弟,长大就学水利,造福人民。”

廖多祚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考上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58年,他参与四川龙溪河水电站建设,有幸见到了前来视察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嘱咐我,要掌握科学技术,练好本领,今后争取参加三峡水电站建设。”从此,参与三峡工程建设的梦想,便深深扎根在年轻的廖多祚心中。

1993年,三峡工程上马。身在广西的廖多祚立刻请战。经过公开招标,廖多祚所在武警水电部队中标永久船闸一期工程。该工程于1994年4月17日正式动工。廖多祚被任命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土石方开挖,要挖掉十八个山头,总开挖量为1980万立方米,最高月强度达150万立方米。”此外,廖多祚介绍,永久船闸二期工程中,在闸室开挖,中隔墩对穿锚索,薄壁混凝土温控,直立墙支护,闸门焊接等方面,都存在挑战性难题。为完成这“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廖多祚率领部队采取多项措施,历经了无数次实验,终于解决了开挖、浇筑、锚固和支护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0年,出席第二十届国际大坝会议的中外水电专家参观了这个船闸,不禁称赞这是“惊世之作”。

而对坛子岭,廖多祚也有着特殊感情。“1994年,在永久船闸一期开挖中,为了弄清岩石比例,测算开挖方量,注明已经挖去的山头,我们留下了坛子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三峡工程的重要地标。”廖多祚回忆,1994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视察三峡时,曾在这里问过他:“永久船闸任务这么重,你们有把握完成吗?”当时,廖多祚斩钉截铁的回答:“保证完成。”

“如今看来,我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2001年,人民日报曾刊发文章,称赞我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时代军魂’。”在廖多祚看来,这是对建设三峡工程永久船闸的武警水电部队的最高褒奖。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