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宜昌市政协“委员e家”聚焦屈原文化 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宜昌市政协“委员e家“活动现场。全媒记者冯汉斌 摄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冯汉斌

屈原是中国诗歌之祖,屈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屈骚传统是继儒、释、道之外的中国第四大传统文化。作为宜昌最有思想含量和人文深度的文化符号,宜昌市委提出,要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地。围绕“一标三地”目标定位,9月10日上午,宜昌市政协与秭归县政协联动,在秭归县屈原故里景区非遗剧场开展2021年第八期“委员e家”活动,致敬屈原,热议屈原文化。

如何利用屈原名人文化加强宜昌地名命名?宜昌和秭归在屈原文化发展上如何合理规划和布局?如何做强屈原文化IP?乐平里如何利用屈原老家的优势搞好文旅开发?屈原作品如何释读与普及?端午习俗和非遗传承要注意什么?如何创新屈原文化的宣传平台?围绕这些具体而重要的问题,参加活动的政协委员和屈原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现出思想的卓识和独到的见解,给本次“委员e家”活动端上了一盘盘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餐。

打造屈原文化地标

加强宜昌地名命名

宜昌市政协委员、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华认为,屈原文化是宜昌的重要历史文化财富,也是宜昌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地名资源宝库。保护、传承、弘扬屈原文化,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开发适宜的屈原文化产品、推出一批和屈原文化相关的市场品牌,也要突出政府先导作用,在城市增量地名的命名中大胆使用、精心推广。目前,秭归县已经有了屈原镇、屈原村、屈原广场、屈原东路、屈原西路、南郡大道、天问路、丹阳路等地名,初步形成了屈原文化的区域性地名阐释谱系。作为屈原精神的发源地,宜昌市有责任有义务在城市地名的命名上,全方面、多角度地凸显屈原文化的印迹与特质,让人见名思城,营造历史名人的多元场景,从而向一代代市民、游客彰显和传承屈原文化,并起到纪念先贤、教育后人、展示城市形象、丰富文旅城市品牌的作用。他建议宜昌市可以从道路、桥梁、广场、公园和学校等入手,利用屈原名人文化进行城市地名的命名,但也要注意广泛调动多方社会力量,加强地名命名的社会参与度,规范流程,重视阐释。

三峡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阚如良教授认为,秭归县乐平里是世界名人屈原的诞生地,是童年屈原的快乐成长地,是名副其实的屈原老家,规划建好屈原老家项目,既是传承弘扬屈原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发展文旅产业的时代召唤,更是塑造宜昌文化地标的有力举措。目前,秭归县、兴山县和兴发集团“两县一企”正在联合开发屈原老家(乐平里)生态文化旅游区,景区规划面积41.8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32亿元,谋划乐平里文化体验区、红都村康养度假区、五指山观光游览区三大板块32个重点项目,建成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名人文化旅游目的地。

秭归县政协常委、秭归文联主席秦晓梅在发言时表示,从思想的角度,屈原可说是诸子百家之一子,有“南屈北孔”之说;从文学和爱国思想的角度,他是一个源头,独树一帜。作为屈原故里,宜昌和秭归在弘扬屈原文化上负有独特的历史使命,有一份不可推脱的责任。建议合理规划、有效统筹,做到市县一盘棋,既要充分考虑秭归作为屈原故里多年来的影响力,又要充分考虑宜昌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平台,在传承弘扬屈原文化上各有侧重,在机构设置、资源利用、资金分配、活动规划、硬件建设等方面做到合理计划和布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打造权威阐释地

加强屈原作品教育普及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彭红卫认为,考察屈原的生平、行迹、心路历程,最可靠的资料是他的作品。然而,在中国古典诗歌链条中,楚辞是有较高文体难度的,一般中国人相对熟悉《诗经》的文学表达,对《楚辞》则显得有隔膜。他建言,在大中小学教育领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屈原文化融入教育的各环节。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在每年端午节前后、九月开学第一课或国庆节前后,以屈原为话题,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将楚辞中的香草植物与传统香道结合,融入到大中小学的劳动实践课程中;可以收集整理屈原的电影、电视、歌舞朗诵视频、文学创作等,融入到大中小学的美育实践课程中;可以将龙舟习俗,融入到大中小学的体育实践课程中。绿萝路小学校长贺金莲在发言中称,屈原作品有着跨越千年的深沉力量,学校可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五育融合出发,聚焦学生未来关键能力,扎文化之根,让屈原文化走进校本课程,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学者、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杨世灿表示,打造“一标三地”,回归经典很重要。据此,有专家进一步建议,有必要对屈原作品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在诠释和解读环节植入更多的宜昌和秭归元素。比如有人统计,楚辞中出现过近两百种植物,其中《离骚》28种,至今乐平里还能找到19种。又比如,秭归流传至今的方言和民俗,哪些可以与屈原作品相联系,也值得研究与阐释。而从屈原本身来说,我们要在宣传中注重挖掘屈原的现代意义,就是做一个正直的人,有情怀的人,有理想的人,有底线的人。

打造标准制定地

在端午节俗中守正创新

中国屈原学会会员、秭归县委党校郑承志教授是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简明扼要地亮明观点:一是重点强调端午节的核心元素是五月初五;二是端午是民俗活动,必须回归民与俗,要让最广大的人民参与;秭归端午仪式在守正中要有所创新;三是非遗传承,人不能缺位。

市政协委员、宜昌艾肯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彦认为,市委高度重视屈原文化的挖掘,提出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将传承和发展屈原文化提升到城市战略品牌的高度,围绕屈原文化打造城市IP迎来了最好时机。她建议,可以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重要契机,把屈原文化元素植入城市规划设计,巧妙利用好城市空间,打造屈原广场、屈原大道、天问台、天问阁、天问塔等,以优秀文化浸润城市肌理。二是充分利用屈原故里的独特优势,高标准打造端午文化节、三峡旅游节、龙舟大赛、民间诗歌创作大赛等,把屈原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和城市营销的全领域,让屈原与宜昌紧紧相连、不可分割,持续提升宜昌美誉度、显示度。围绕屈原文化开发系列IP产品,开展屈原IP形象设计、进行产品研发、申报知识产权、建立线上线下商城,在产品研发中注入丰富的宜昌元素,以产品为载体,宣传和传承屈原文化,提升宜昌城市品牌,同时激活市场潜力。

打造活动聚集地

加强文旅融合与宣传策划

将宜昌打造统弘扬屈原文化的“活动聚集地”,与会专家建议,要让诗歌成为弘扬屈原文化的关键词。诗歌是屈原的灵魂之所寄,也是屈原留给世界和中国,留给屈原故里最伟大的文化遗产,2011年,秭归荣膺“中国诗歌之乡”称号,2014年,宜昌加冕“中国诗歌之城”称号。基于此,我们要力争把宜昌和秭归打造成中国诗歌高地,邀请全国一流诗人到秭归采风,培养宜昌本地优秀诗人群体,举办影响全国的诗歌活动和学术活动。今年十一月,中国屈原学会年会将在秭归举行,一批全国知名屈学和楚辞学学者将云集秭归,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和交流契机。

市政协委员、市社科联副主席龙会忠表示,在传承发展屈原文化中,一方面要将“钱变纸”,通过开发各式各样的屈原文化活动、对社会大众开展屈原文化普及教育等,进一步深入挖掘出屈原精神、提炼出屈原文化,通过精神价值传播,扩大宜昌屈原文化影响力,从而更好实现屈原文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将“纸变钱”,当前宜昌关于屈原的影视作品、情景剧等公共文化服务和雕塑、绘画、作品出版、手游等产品还存在空白,要通过对屈原文化精髓的再挖掘和再现,将其价值转化为项目、产业、企业、产品等生产力,实现其经济价值。所以,要推动屈原文化和宜昌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与城市的嵌入式发展,让屈原文化符号渗入城市肌理加以呈现,让更多的消费者来宜昌沉浸式体验“诗与远方”,通过各自功能的融合发挥实现双赢。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