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聚力推进茶乡产业融合 激发五峰全面发展活力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五峰新县城一角 陈许腱 摄

柴埠溪景区

非遗项目薅草锣鼓

工艺传承大师李凤英 李奉君 摄

五峰图书馆送书下乡

在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免费体检

五峰湾潭红旗坪村蔬菜基地

茶叶加工车间

宜红茶工业遗址

采花乡白鹤安置点 来久红 摄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匡柏学通讯员孔程晨

驶入五峰,青山如黛。

“五峰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五峰的发展与改革也从自身优势出发,用靠山吃山来形容并不为过。”翻山越岭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五倍子树、红花玉兰、高山云雾茶、中华小蜜蜂……近年来,五峰提出了“一茶两中五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即做优做强茶产业、中药材产业、中蜂产业,打造最美茶园、优质蜜园、道地药园、精品果园、绿色菜园。五峰将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目标,加快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聚焦“五大振兴”,深入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五县”战略,全县各项改革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振兴战略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大美五峰正在新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聚力产业融合

助力农业产业化

大山深处的五峰,受交通和区位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寻求突破一直是五峰改革及规划发展的重要议题。五峰发展的根基在农村,五峰的振兴唯在农业上做文章,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近几年来,五峰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立足五峰实际,按照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原则,高质量完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编制,以科学的规划引领乡村振兴。同时,围绕全县的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26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解决众多农村问题的前提。五峰全境皆山,立足自身实际,茶叶关乎全县约7成人口的生计。遍布于大山间的茶园关系着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成就了五峰“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为打通销售通道,五峰春茶通过线上启动销售,通过网络直播推介五峰生态茶,五峰茶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朋友的青睐,甚至走出了国门。

近年来,五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一茶两中四园”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成效显著。重点抓好茶叶和中药材、中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精品果园、绿色菜园、特色花园、生态养殖园。

截至2020年,五峰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2万亩,茶叶年产量2.37万吨,产值10.01亿元,茶农鲜叶收入达4.98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超过30亿元。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实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开展“清洁茶厂”创建,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建成连片出口欧盟茶叶基地2.5万亩,茶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同时,全力规划建设“武陵山药都”。从签约到交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重点招商项目——国药中联中药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基地跑出“加速度”。产业化龙头+科技服务,让五峰中药材产业迅速裂变。五峰常年活跃着由100多位院士、博士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从资源保护与利用、良种选育繁育试验示范、生态高效栽培模式推广、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开发等问题,逐一化解。

短短数年,催生33万亩人工培育中药材基地,加上20多万亩野生资源,总规模超过50万亩。从茶叶“一枝独秀”到“两中四园”全面开花,五峰好药加速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坚持品牌兴农,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认证产品达40多个,新增“五峰苦荞”“长乐空心李”等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五峰宜红”“五峰绿茶”等公共品牌得到推广,五峰蜂蜜荣获“优质中蜂及百花成熟蜜铜奖”,荣获“中国五倍子蜜之乡”称号,“采花毛尖”荣获中国品牌旅游商品“金奖”、第九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金奖,渔洋关镇获得“世界茶旅古镇”称号。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茶旅融合,加快五峰国家农村产业(茶叶)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启动青岗岭茶叶公园规划设计助力茶旅融合发展,支持汲明茶业和长茂司茶叶融合发展。增强示范园对全县茶旅融合发展的带动力、影响力、示范力,促进茶叶产业、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融合发展。

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县”战略,五峰进入国家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渔洋关古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湾潭康养凉城项目落地,长乐坪镇特色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启动建设,汉马池田园居、苏家河猕猴桃园、月山李子园等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积极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推广,文旅品牌营销成效显著,“世界茶旅之乡”“自驾游第一县”等旅游品牌地位逐步提高。

推进环境整治

造生态宜居“氧吧”

初秋时节,如果你沿着武陵画廊三百里走进五峰,犹如走进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呼吸一口空气都充满了醇厚的甜蜜,外地游客们醉心于这山水间。

近年来,五峰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载体,倾力打造生态人居环境,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魅力新村。五峰的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全村覆盖,小型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投入使用,田间地头,道路两旁,没有一点垃圾的踪影,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五峰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着力点,多措并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红利日益显现,绿色产业快速增长,阔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五峰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强化耕地资源和野生植物(药材)、畜禽、水生物等农业资源保护,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初步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全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5%,化肥利用率35%,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60%,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48.3%,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3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05%。全县所有畜禽养殖场完成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清洁能源入户普及率81.5%,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网点覆盖率100%。

打造宜居乡村是每个五峰人的愿景,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工作责任体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方位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累计发放农村环保宣传手册、环保三字经10000余册。实施全域生态复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3906亩。严格落实河长制要求,明确县乡村三级河长134名,县内40条河流实现管理全覆盖。

不断强化城乡水系流域管控,推动所有水电站保证10%-20%的生态水流量。不断加大城乡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建成五峰镇、采花乡两座乡镇垃圾热解处置站,8个乡镇实现垃圾中转站全覆盖;投资350万元开展农村污水治理,8个乡镇集镇污水全部纳入集中处理范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1%;完成农村户厕建改5000多户。大力发展小型沼气工程,以小型沼气工程为纽带,融合种植业、养殖业,推广“猪-沼-茶”“猪-沼-粮”“猪-沼-圃”“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

聚焦绿色崛起,打造“金山银山”。五峰不断加快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同步实施,产业竞争力与环境吸引力同步提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五峰“含金量”更优,“含新量”更重,“含绿量”更足,人民的获得感更强,安全感更高,幸福感更浓。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中国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到82%,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全市前列,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示范县”“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

深化基层治理

夯乡村善治之基

走进五峰的村村寨寨,核心价值观,乡规村约跃然眼前。“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身边典型随处可见。近年来,五峰着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培育特色文明乡风,提升群众精神风貌。

乡村治理在于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主心骨”作用、思想引领作用、组织领导作用。小组会、屋场会、院子会……在田间地头,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宣讲,并纳入文明村镇评比考核,充分利用村村响、政务新媒体、户外广告牌等开展广泛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

创新社会治理,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隙、网格化、单元式管理模式,实现矛盾纠纷调解、信访积案化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一线落实、一线解决。持续优化农村党员“一小时活动圈”建设,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帮助农村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推进村级文明实践站建设,建成农村文化广场108个。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评选开展“美丽乡村健康跑”、农民运动会、丰收节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树文明新风。积极推进送文化下基层、送戏下乡文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心连心”艺术团等先后到五峰演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切实增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加快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800多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达到100%。交通突围、生态发力、文化铸魂,在“生态立县”的守与变、破与融之间,五峰正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一幅由国道、省道、县、乡、村道编织的交通网,正不断缩短着五峰与外界的距离,让古老的土家山寨生机焕发。

电力、通讯、网络、水利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宽带服务等延伸到千家万户,加快“光纤到户”步伐,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达97%,宽带网络通村率达100%;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安全饮水基本实现全覆盖,集中供水率达到80%。

按照美丽乡村“绿、净、齐、富、厚、和”的标准,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围绕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环境整治、社会管理,抓实美丽乡村试点村、整治村建设,同时,积极探索“行得稳、能见效、走得远”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

深度发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栗子坪村跻身“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茶园村、楠木桥村等多个古村落再度焕发生机。五峰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王家坪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长乐坪镇被评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和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大栗树村被评为2020年度湖北“十大美丽乡村”,沙淌村被评为2020年度“旅游强村”。

路漫漫,踏征程。十四五时期,五峰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发展新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现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揽,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持续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百姓富裕富足,建成全国生态名县、全国旅游名县、全国特色经济名县。

(图片由五峰发展和改革局提供)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