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暖艺”志愿服务队:他们教社区残障人士做手工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教残障人士做手工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申明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近四年时间,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街办夷陵路社区的十多位残障人士,一直持续不断地收获着一份份感动。通过一茬接一茬的当地大学生志愿者爱心接力,教残障人士制作的各种精美的手工制品,成了抢手货。今年5月,共青团宜昌市委、宜昌市青年联合会作出表彰决定,授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三峡职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10个集体“宜昌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其中包括传授残障人士做手工的“暖艺”志愿服务队。

今年9月,随着新学期的开学,爱心传承在延续,而越来越多的人被“暖艺”志愿服务队的故事感动着。

特殊的课堂

9月初,秋日暖阳。

在夷陵路社区数十平方米的会议室里,近20位大学生志愿者和残障人士正在开始新一期的课程。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串珠吊坠。”带队的三峡职院“暖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周婷进行了简单的开场白,然后演示了一遍串珠吊坠的制作过程。在她强调技术要领后,大学生志愿者们和残障人士一一结对,开始点对点授课。

周婷结对的是来自果园社区的熊师傅,她从今年4月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后,两人就成为熟识的老朋友了。

“串珠子最难的就是打结的时候,力度把握不好,串珠容易散或者形状不好看。”遇到技术难点,周婷反复示范。

“好了,好了,终于弄好了!”在周婷的指导下,熊师傅终于成功处理好一处节点,挥手摸了摸额头上的汗珠,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而他辛苦劳作的成果也赢得了周围人们一致的目光肯定。

作为带队负责人的周婷,除了自己的“学生”,还要随时巡视,对其他残障人士的作品进行指导。

“除了点对点教手工,我们还会聊很多话题。”周婷说,残疾人叔叔、阿姨会关心她们在学校的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甚至就业前景等;而同学们也会询问这些残障者的家庭状况、工作情况,整个氛围就像家人聊天,轻松又融洽。

这样的手工课,开始于2018年的一次偶然邂逅。

三峡职院旅游与教育学院的王赟老师在参加西陵区的一次公益活动时,发现夷陵路社区的雅艺创培中心有不少残障人士在做手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收入,甚至有人以此作为主要生计。虽然他们对手工制作投入巨大的热情,却苦于没有人教,作品品质不高,只能自己摸索。

“我们学校有手工社团,很多孩子的手工做得不错,我们能否尽一份力,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从而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王赟老师回到学校后,向学院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得到院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

爱心的接力

“我们的团队取名暖艺,就是想把温暖的技艺传递给残障人士朋友们。”三峡职院的胡梦思老师是“暖艺”志愿者团队的指导老师,提起团队名字的由来,她介绍说。

陈欣是三峡职院旅游与教育学院手工社团的团长,目前读大三的她,已经在“暖艺”志愿服务队有过近两年的志愿服务经历。

陈欣的老家在云南昭通一个山清水秀的乡村。从小受生活环境影响,她特别喜欢用黏土、树枝等不同材料制作各种动物和玩具。进入三峡职院之后,她看到手工社团的活动,立即就报名参加,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为社团的骨干,随后成为团长。而每周到雅艺创培中心教残障人士做手工,也成为她的重要工作。

她和骨干团员首先在网上找到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视频,自行学习,然后在学院的支持下,买来各种原材料。随后,她和骨干团员每天晚上利用休息时间,教30多位团员学习制作,最后,挑出10多名熟练掌握制作技巧的团员,前往雅艺创培中心参加志愿服务。据陈欣介绍,时间一般固定在每周四下午,有时在周末等节假日她们也会去。

坚持一年多后,由于要进行毕业实习,陈欣便将志愿服务队交给了低一级的周婷负责。在新的指导老师带领下,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继续将志愿服务开展的有声有色。

今年暑期实习期间,陈欣又迎来一个重要机遇:学院专门辟出创业园区,鼓励大家进行特色创业项目的尝试。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她和同学开始着手推进、运作创业园内的陶艺馆项目。

“这个项目完全就像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陈欣说,她和几位爱好手工的同学,很快就把陶艺的相关技术要领掌握,一批作品应运而生。目前陶艺馆已经开始接待校内师生参观,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定期到陶艺馆学习体验。

陈欣说,感谢这段志愿服务的经历,让她在帮助他人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找到了可能决定未来人生方向的坐标。

受益的,当然不仅仅只有这些大学生。

“三峡职院的志愿者们真是太贴心了!”宜昌市西陵区云集雅艺创培中心负责人章剑提到这群大学生志愿者,赞不绝口。作为这些残障人士的主心骨,章剑深深知道,这一茬接一茬的年轻大学生志愿者,对这群残障人士有多重要。

章剑介绍,除了个别有手工特长的残障人士,通过石头画等为自己增加收入外,其余的手工作品,每年会按照市区残联统一组织,举行义卖活动,收入用来作为组织残障人士活动的经费补充。

比起收入的增加,残障人士收获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章剑说,在创培中心,这群残障人士对于参加手工制作活动的热情远远超出了章剑的预期。每次活动日到来,大家都提前半小时甚至更早抵达活动地点,并提前买好饮用水,在社区门口翘首等待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到来。

“这些志愿者牺牲休息时间,到这里来帮我们,必须让他们看到我们积极和热情的一面。”残障人士张师傅说。

章剑在十多年前,由于车祸导致腿部受伤。“而很多残障人士从出生到成长,都是在他人异样、好奇的眼光中生活。”谈及这一点,章剑感同身受,“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大学生的到来,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崭新空间的大门。”

在这里,通过与年轻大学生志愿者的交流,使这些残障人士可以更好的了解当下年轻一代的生活,感受时代的最新脉动,从而燃起战胜困难、坚强生活的希望之火。

奉献社会

“感谢大学生志愿者,也感谢创培中心的负责人。”夷陵路社区书记王雪梅深有感触,这种特殊的志愿活动形式带来很好的社会反响。

目前,社区正在果园一路对上百平方米的临街门面房进行改造,以便给创培中心的残障者们提供更大、更广的活动空间,打造社区独有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据介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0年,现有志愿者11106名,逾50%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100小时,团队成功打造了“蜗牛宝宝心养计划”“阳光驿站”“热血青年”“健康四季行”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先后荣获2020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2020年度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宜昌市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奖”“学雷锋先进集体”“最美志愿者服务组织”等荣誉。

优雅精致的饰品、惟妙惟肖的剪纸、栩栩如生的刺绣,还有富有特色的竹编制品……今年3月12日,三峡职院旅游与教育学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传统手工艺比赛,参加评比的作品种类丰富,获选作品将作为该校开展助残志愿服务的教学内容。

而此次评比的标准很特殊,比的是容易上手学习、制作成本更低、更有网上销售的潜力等内容。最终从参赛作品中选出5件,作为本年度三峡职院志愿者开展助残志愿服务的教学内容。

“这次评比,实际上是给学员布置的一项寒假作业。”旅游与教育学院院长李风雷介绍说,为更好地践行“服务校园,奉献社会”的宗旨,三峡职院旅游与教育学院在2021年寒假开展了“弘扬传统手工艺,助残扶贫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学习一门自己家乡或者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在开学后作为“暖艺”志愿者团队一员,将技能传授给残疾人朋友。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报名的学生达三百多人,开学上交的作品有185件,通过班级推优,共有80件作品进入最终评选。

“暖艺志愿服务队只是全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学到本领,不断成长,更好地服务社会。”李风雷说。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