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耄耋夫妻获评“荆楚最美家庭”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老两口在家中练字

老两口荣膺西陵区道德模范。

三峡晚报全媒首席记者高伊洛通讯员胡芸张慧

一个偶然发现,引他多方奔走,不辞辛苦,筹建葛洲坝老年大学西坝分校,为“老朋友”们谋福利;

一次惯例出行,让他内心激荡,一番商量,携手老伴共签器官捐献登记表,用另一种方式让生命延续。

他叫王一尘,今年91岁,葛洲坝集团二公司离休干部,西坝街道丫口社区居民。2012年,因一次扫墓经历,他和老伴刘珍茹共同签下器官捐献登记表,成为宜昌首对登记捐赠器官的夫妇。直到4年后的2016年,社区工作人员一次上门探访,才无意中得知他们的善举。

前不久,王一尘家庭被评为“荆楚最美家庭”。“能获得这份荣誉,深感荣幸。我们决定捐献器官,是让另一个生命延续,而非停止。这比起立碑更有实际意义。”王一尘说。


退休返聘,重点工程贡献余热

1930年出生的王一尘,一辈子都与水电打交道。1958年,他到丹江口水库项目工作,先后参加葛洲坝、三峡大坝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曾任葛洲坝二公司山西禹门口施工指挥部指挥长。“我很幸运,一辈子都从事自己最爱的水电事业。”王一尘说。

1990年,老人离休。此时,他虽已年过花甲,但由于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技术过硬,许多单位都争相聘请他当技术顾问。三峡大坝、深圳盐田机场、河南小浪底等工程都有他的身影。

受聘期间,王老不仅在技术上进行指导,还要监督工程质量,工作一丝不苟,加班加点,忘我工作。有人劝他,返聘何必那么认真,他总是一笑置之。在返聘的10年间,他辗转数十个外营项目,最长的2-3年,最短的几个月。

在广东海外建设深圳分公司返聘期间,由于妻子生病住院急需手术,他才不得不回家。此时,他已年近古稀。

 

回归家庭,牵头筹办老年大学

回归家庭后,老人依然闲不住。

“我的周围,有许多和我一样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水电人。突然闲下来后,他们的生活比较空虚,没有合适的学习娱乐场所。”王一尘老人介绍,当时,西坝片区离退休人员缺少学习活动场地,这让他特别着急。

随后,王一尘老人主动请缨,找到葛洲坝集团公司领导,提议办一所老年大学。得到认可后,他又多方奔走,牵头筹备葛洲坝老年大学西坝分校。

2002年4月,分校终于挂牌成立,老同志有了学习活动的平台,王一尘也被聘为葛洲坝老年大学西坝分校荣誉校长。

老年大学筹办阶段,作为校长的王一尘可谓是忙前忙后,既要忙着找老师招学生,还要忙着设置课程;老年大学开班后,他不仅主动担任书法教师,还担任后勤部长。学校里差什么东西,他就从家里搬什么东西过来,大到饮水机、影碟机,小到盘子和碟子都拿到学校里。老年大学一开班就爆满,最高峰时有90多名学员参加。老年大学满足了退休居民的文化生活,大家都夸王一尘做了一件大好事。

办学初期,条件简陋,他就带领学员们动手收拾房间、粉刷墙壁,还主动捐献出自己心爱的音响和电子琴等设备。没有二胡乐器老师,他就主动任教授课,不计报酬。

如今,葛洲坝老年大学西坝分校已走过了丰硕的20载,共有2100名学员、4400余人次到校学习,有30多名学员的作品分别在国际、国内、省市等参展,获各种奖项和荣誉180多次。


立下遗嘱,捐献器官延续生命

“捐献器官的想法,其实来源于多年前的一次扫墓经历。”刘珍茹说。

“扫墓祭祖本是对先人的缅怀与寄予哀思之情,但是我们看到有些祭祀行为太过了,沿路燃放的烟花爆竹污染环境,还有些铺张浪费。”那次回家后,老两口商量,去世后绝不大操大办,更不烧纸放鞭炮污染环境,把遗体器官捐献给国家做点贡献。

经过多方打听后,2012年,两人找到宜昌市红十字会,正式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多年来,他们守口如瓶,直到2016年,社区工作人员在上门探访时,才意外得知两位老人4年前作出的义举,成为当时宜昌市首对登记捐赠器官的夫妇。

对于两位老人捐献器官,一开始子女们都不太理解。“我跟他们说,捐献器官是让另一个生命延续,而非停止,比起立碑更有实际意义。”渐渐地,被两位老人思想所感染,子女们都同意了老人的做法。

由于担心去世后无法实现,老两口又立下遗嘱。遗嘱中写道:“由于我们在2012年4月已在宜昌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无偿捐献手续,因此我们决定,在我们去世后,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放鞭炮、不收花圈”。

这份遗嘱没有一句涉及遗产与金钱分配的内容,而是随附两张由四个子女一起按下手印的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现在孩子们也被我们的行为所感染,几个子女也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刘珍茹老人说。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