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扎进大山31年……——记兴山县公安局水月寺派出所教导员李先国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李先国(中)入户为村民化解矛盾。

全媒首席记者杜勇通讯员王鹏程

“还肯干!还能干!还想干!”

10月24日晚,56岁的李先国思绪万千,握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段话。31年前的这一天,他被派到水月寺派出所,成为一名包片民警。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将自己的一生扎进了大山,扎进了基层,成为当地群众心口相传的“公正老李”。

在李先国看来,基层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

用脚板丈量每一寸土地

11月21日早上7时,S312省道两车追尾,致数车拥堵,司机焦急万分。接到报警,李先国携新警周宇驾车一溜烟赶到,开门、跳下车,一路小跑跑到现场,现勘、调查、指挥事故车移出、疏导交通……20多分钟后,事故处理完毕,交通恢复正常。

入冬后,山区寒气逼人,而此时李先国的额头早已冒出汗珠。

“现在有车了,出警方便多了……”李先国感叹道。他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山区道路屈指可数,出警基本靠走,“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腿泥”。

树空坪村距派出所最远,单程约60公里。20年前,村里胡氏兄弟因田地争执不下,矛盾激化,邻居们也不胜其扰。李先国闻讯,上门调解,往返6次,最终,兄弟重归于好。

“老李一直来一直来,一遍一遍地给我们讲道理……”提起往事,哥哥咧着嘴笑得有点不好意思。

出生农家的李先国深知村民矛盾的焦点往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事情不大,但化解的难度却不小。“要有耐心,要把工作做到当事人心里去!”李先国总结道。

做到这一点,必须常年泡在村里。四季轮转,辖区每个村组都留下了李先国的足迹,他早已记不清磨坏了多少双鞋,但哪户家里有什么人,家里是啥情况,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用诚心温暖每一位村民

有人说,贴近、倾听、公正,是李先国化解矛盾的“三板斧”。而村民却说,李先国是用诚心感动了他们。

2010年,老张因宅基地和邻居发生矛盾,继而动武,很多部门都没能处理下来,李先国没有放弃,先后上门20余次,聆听双方的想法,给他们讲法理、讲道理。最终,双方签订了协议。

不料,次日,双方一言不和,持械互殴。李先国迅速带人赶来,救治伤员,固定证据,双方挑头人被依法行政拘留。

事后,李先国4次到拘留所与当事人谈心,说情说理说法,最终,双方打消了出去报复的念头。

拘留执行完毕后,李先国第一时间赶到当事人家中做工作……

“老李用诚心打动了我们!”老张说。

“师傅手机里存有1500多个电话号码,有1300多个是当事人、群众的号码。师傅的电话成了村民的求助热线、咨询热线!”新警周宇说。“你看,一位村民前几天给师傅发来的信息:尊敬的李叔,虽然目前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非常感谢您一直公正地关心我们的问题,因为有您在,矛盾才没有升级,我们坚信会有解决的一天,谢谢!”

周宇说:“这是村民对师傅的信任,而信任背后是师傅的诚心,是师傅不懈的努力!”

“公平、公正,有事找老李,我服气!”一段时间内,李先国手机接警(求助)次数甚至超过了派出所的接警电话。

用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如今,李先国脸上早已刻满岁月的痕迹。

有人见他在基层工作了大半辈子,劝他不必再坚守,可以选择在稍微轻松的岗位上度过最后几年的工作时光,但都被李先国婉拒。

他说,这里是我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我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社情民意,群众也熟悉我,工作起来顺手。

了解他的人知道,李先国是舍不得离开这里。

李先国对工作的热忱,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年轻民警。新警周宇是李先国的第16个徒弟,说起师傅,他就一个“服”字。

在李先国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当地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遇事找法用法的习惯逐渐养成,该镇连续多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先进单位,社会风气变化明显。

对群众工作高度认真、高度负责的李先国,也先后获得两次湖北省优秀社区民警、宜昌市第一届最美警察称号、两次三等功和二十余次嘉奖。

如今,李先国的基层故事仍在继续……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