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多位政协委员提出提案:打造文化超级IP 让屈原“破圈”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城区滨江公园矗立的屈原雕像。全媒记者景卫东 摄

三峡晚报全媒首席记者郑岚

核心提示

文化铸魂。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深刻把握精神文明具有的永恒意义、不灭价值,擦亮屈原文化地标,涵养宜昌城市精神,努力建设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让宜昌成为人人向往的心灵归属地。

如何充分挖掘宜昌丰富的文化底蕴,打造屈原文化超级IP,让屈原“出圈”“破圈”?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屈原文化成为最火热的话题,多位政协委员提出了相关提案。

多方合力

深挖屈原文化元素

“在未来的五年里,通过保护先行、创新利用、产业支撑、智慧赋能、文化塑魂,不仅要真正实现让宜昌成为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地,更要让宜昌成为屈原文化传播出发地、产业聚集地、精神弘扬地。”民盟闫红艳、李桂菊、陈和春、刘蜀娟、龚海涛等多位政协委员经过调研后联名提出提案,建议充分挖掘屈原文化元素,塑造宜昌城市文化品牌。

他们建议,多方合力,促进屈原文化研究专业化、遗存活态化、载体产业化、再现数字化。

建议宜昌以屈原文化研究院为依托,面向国内外招募屈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及对屈原文化保护传承有兴趣的企业和团队,多方挖掘,让屈原文化研究始终和生活、产业、传播、旅游相结合。

组织文化专家系统调查,并逐一进行活态化策划。如将郭沫若的《屈原》、屈原的《橘颂》等拍成影视作品,每年结合端午文化节有计划地推出系列文化产品,支持企业开发龙舟、粽子、香囊及《楚辞》《诗经》中描述的佩兰、菖蒲等植物资源。

争取鄂旅投、三峡集团的支持,由三峡旅游集团、三峡传媒等牵头屈原文化主题公园、文艺作品的打造,支持秭归把保护开发屈原文化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营造大型场景、展示节庆文化、举办论坛研讨等让屈原文化传播产业化,并成为宜昌文化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引爆点。

建设网上屈原文化图书馆、网上文化艺术馆等网络展示平台,让屈原文化传播更广。

多元植入

互融共进以文兴城

市政协委员孟美容、葛政委、龙会忠、覃啸洪、王乐、杨婧、陈华洲等联名提出提案,建议实施屈原文化战略引领,建设城市文化品牌。他们认为以大众能感知、看得见、听得到、可触及的形式,多领域多层面系统植入屈原文化元素,创新屈原文化表达,将屈原文化渗透进城市发展和市民生产生活之中。

将屈原文化融入城市风格与标识系统。搞好屈原文化遗迹复原保护,布局建设屈原文化艺术馆、楚辞博物馆、屈原诗画影像馆、天问科技馆等。从道路、广场、公园、学校、学术团体、公共建筑等命名,到历史文化名人园、城市雕塑景观,建设让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无处不在,文脉相续。

扩展屈原文化主题旅游景区。以“屈原故里”为基础,将屈原和屈原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形象化集中展示,丰富展陈,深化解读,成为宜昌独特的文化景观。

人文修养与气质塑造。应用“三微一抖”等平台和VR/AR技术,创作以屈原为主题的影视动漫作品和音舞诗画,编辑出版系列普及读物,寓心灵洗礼、情怀沁润和精神感染于文化消费过程,以文化人。

营造永不落幕的城市文化场景。打造屈原文化超级IP,围绕IP开发系列产品,打通IP产业链上下游,延展带有IP标识的服务,形成IP全线产品。同时注重与新宜昌元素的结合。以国家级、国际性顶级文化盛会的定位,高标准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橘颂脐橙节”“龙舟大赛”“楚辞大会”等文化节庆活动,持续提升宜昌知名度、美誉度。

面向全球

设置屈原文学奖

用文学表达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有效提升城市品牌的美誉度。民革陈刚等多位政协委员还建议设立面向全球汉语写作的文学奖项屈原文学奖。

陈刚等委员表示,1987年由湖南常德承办的“丁玲文学奖”,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常德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投入资金,引导本土文学人才搞创作,充分运用常德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地方文化品牌,并利用经贸及招商引资活动、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旅游文化节庆等活动平台,组织输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他们建议由《三峡文学》与《人民文学》或者《中国作家》等国家级文学刊物联合举办,面向全球华语写作者,冠名“屈原文学奖”,每两年一届,与三峡国际旅游节同步举办。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