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穿越三峡南津关大峡谷——峡谷深深 夏凉阵阵

+1

-1

收藏

+1

-1

点赞54

评论0


金蟾瀑布是景区六大瀑布之首,瀑流自岩石飘洒而下,瀑下水潭中还有一巨石如仰天承露的金蟾。

昨日夏至,白日悠长。

刘先富开始频繁关注手机上的短信,唯恐漏掉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夏至后强对流天气增多,要重点关注,以免对景区安全造成影响。”作为宜昌南津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他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今年5月,南津关大峡谷景区开园。

这个昔日户外爱好者乐园,被湖北柳树沟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并投资数亿元提档升级,如今普通游客也能随着休闲仿生栈道深入到峡谷核心区域观赏美景,关键还能避暑。“景区气温要比城区气温低10℃左右。”刘先富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记者便在夏至这天开启穿越南津关大峡谷之旅。

体验一秒由夏入春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至日中午,城区温度32℃,半个小时后记者抵达南津关大峡谷门前,凉意袭来。一秒由夏入春,无缝转换。

不过这也只是“前菜”。

陪同我们的宜昌南津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鹏拿出一个温度计,显示景区正门前温度为24℃。

距景区大门600米左右的吊桥,桥下碧水潺潺,河里水草摇曳。“下牢溪水小的时候,游客走吊桥。”郭鹏指着对面峭壁栈道说,“水势增大就会走栈道,吊桥会关闭。”

再看郭鹏手中的温度计,实时气温22℃。

缘溪行,不远处就是大峡谷内最有名景点之一的三道关,在古代这里是驿栈道的关键节点,落差数十米嶙峋巨石横亘在前,在没有修景区休闲栈道之前想要攀爬上去就必须依靠专业的户外设备。

三道关也是下牢溪从“地下河”转为“地上河”的地方。

全长8公里的南津关大峡谷属喀斯特典型地形,是距今五亿年前的寒武纪标准地层、国家金钉子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喀斯特地貌四处“漏水”,一条溪流突然间就变小或消失,然后从溶洞出口等地“流回”地面。

因为溶洞相对封闭,气温较恒定,到夏天时溶洞内气温远远低于洞外,所以当溶洞的水流出地表时会让周围气温降低——郭鹏手中的温度计就显示,此时三道关地下水出口处的气温只有不到19℃。

当然,大峡谷内气温还受植被等因素影响。在整个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而两旁峭壁高达100至300米,夏季白天受太阳辐射,山顶日照强度和时间更强,升温更快,导致山顶温度高于山谷,形成谷风环流。与此同时,整个下牢溪的峡谷在此处变得更为狭窄,当气流从开阔地区向两山对峙的峡谷地带流入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在峡谷内堆积,于是气流将加速流过峡谷,风速相应增大,从而形成强风。

此后,我们沿着峡谷一直前行,气温一直在20℃左右徘徊。“我每到夏天就会跑到景区不肯出去,空调都不用开。”宜昌南津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朝武说,“我们连续3年专门测量了6至8月气温,3个月平均气温只有25℃左右。”

穿越城郊药谷氧吧

在穿越峡谷时,路旁以及两侧峭壁经常会出现不知名的植物,毫不起眼,却来头极大。

2020年,三峡大学植物分类学专家王玉兵受景区邀请对植物进行了一次梳理,这条8公里长的峡谷内居然有百余种药用植物,何首乌、文王一支笔、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在峡谷内均有发现。

也是在2020年,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三峡药用植物园在此落户,让大峡谷有了“药谷”的美名。

等记者一行走到“红颜落泪”瀑布景点时,郭鹏普及完路边的药用植物后,让大家闭着眼睛深呼吸,“这是大峡谷内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点之一,达到12000个/立方厘米,局部区域甚至能达到15000个/立方厘米。”

负氧离子含量12000个/立方厘米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大老岭、后河等自然保护区的负氧离子含量。

2019年,南津关大峡谷被国家林草局授予“中国森林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称号。在景区内,经过多次测量,大峡谷平均负氧离子含量在8000个/立方厘米左右。“没有水的区域低一点,可能3000至5000个左右,有水的地方则多在8000以上。”郭鹏介绍,“水流贯穿整个峡谷,所以平均含量达到8000以上。”

按照此前来景区考察的林业专家介绍,水体对负氧离子浓度有很大影响,例如瀑布附近地区负氧离子含量都会有显著的提高,而更重要的则是得益于南津关大峡谷森林覆盖率: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在短波紫外线辐射下,易发生光电效应,形成负氧离子,从而提升小区域空气负氧离子水平,绿色植被覆盖区域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要远高于其他地区。“正是因为这森林覆盖率,让大峡谷成为天然‘氧吧’。”郭鹏说,“我们未来会在景区沿线设置显示屏,实时显示温度、负氧离子含量等数据,让游客有一个更直观的体验。”

记者一行拍完照准备分享朋友圈时,发现峡谷内没有信号,郭鹏让大家连接景区WIFI。他告诉记者,在景区建设时就考虑到峡谷地形的特殊性,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安装一个路由器,确保游客在峡谷中能够及时分享美景和喜悦,“未来我们还会安装触摸屏,形成实时互动,加深游客体验。”

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南津关大峡谷北端出口是夷陵区黄花镇的牛坪村,这里也是下牢溪的发源地。

从三道关至牛坪村这条线路,是被誉为“风景指数五星、冒险指数五星、难度指数五星”的中国十大户外探险经典线路,攀岩、溯溪、漂流、穿瀑和溪降等项目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户外爱好者。“无序的户外探险容易造成危险,我们景区已对此进行严格管控以确保安全。”刘先富说。

户外探险与旅游结合,只是宜昌南津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朝武规划中的一部分,他打算将景区大旅游与大教育、大健康深度融合。

在张朝武看来,大自然对这条峡谷的厚爱,让景区有了丰富的地质地貌、植被、药用植物,为景区打造大旅游+大教育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今年4月我们已经申报了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像未来针对中小学生可以开展地质地貌探索之旅、药用植物发现之旅,将学习融入到旅游之中。”

同时景区被国家林草局授予“中国森林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称号,正在积极推进大旅游与大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南津关大峡谷森林康养理念,“整合医院、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智慧手段,适时开展康养行为的森林运动、森林食疗、森林教育、森林养生等系列森林康养产品,比如森林康养戒烟产品、森林康养心理疏导产品等。”

景区开业一个多月,已经有1万余人次的游客进入到南津关大峡谷,这也让张朝武对实现今年10万人次、明年20万人次的目标充满了信心。在他看来这是景区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只有通过大旅游来带动大教育、大健康产品,最终将牛坪村等大峡谷沿线三镇五村打造成度假目的地,发展配套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不过他也特别提到,目前景区受交通瓶颈制约,节假日时外部交通拥堵较严重,“内部交通循环涉及到南北两端游客服务中心的接驳,我们目前正在论证超级索道、4.5米内部公路以及空中轨道等三种方式,很快就会有结论。”

随着政府部门对外部交通的改善以及内部交通的建设,未来南津关大峡谷将串联起三峡大瀑布、三游洞、三峡人家和三峡大坝等景区,形成一个旅游景区环线,成为夷陵区乃至宜昌市全域旅游的一个核心区域。“将会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进而助推乡村振兴。”张朝武说,“实现共建共享、和谐发展。”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