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以勺作画 传承“甜蜜”艺术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宜昌市非遗传承人、糖画艺人米兆贵——

米兆贵制作的立体花篮糖画。记者邹前俊 摄

米兆贵的糖画作品。记者邹前俊 摄

米兆贵演示立体糖画制作。记者邹前俊 摄

60余载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邹前俊 实习生姚倩倩 通讯员金玲

“勺子当笔,石板为纸,熬糖汁,画糖画。拿在手里亮晶晶,吃到嘴里不粘牙。”这就是糖画,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亦画亦糖,可观可食,它承载着多少人儿时的美好记忆。

家住伍家岗宝塔河街道合益路社区、今年76岁的米兆贵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糖画艺人,9岁随父学艺,60余年坚持不辍,2016年被评为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幅虎形糖画

仅半分钟挥勺而就

1月12日上午9时,记者见到米兆贵时,身着大红色唐装的他正在自家客厅里熬糖,微弱的瓦斯炉火上,是半盆焦黄色的麦芽糖浆,屋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七分熬糖,三分作画。熬糖技术在糖画中尤为重要,火候需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糊,少一分则不成型。”米老说,原料用的麦芽糖,他吃了一辈子,从来不咳嗽。早年间,他是前往武汉汉正街购买原料,一桶原料三百斤,如今在金东山市场就能买到,方便了许多。

接着,米老向记者展示了其炉火纯青的糖画技艺。“作糖画一定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一步错便功亏一篑。”米老一边介绍一边演示,只见他将熬好的糖浆舀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在平整的铝板上抖、提、顿、放,时徐时快,挥洒自如,仅半分钟时间,一幅可爱的糖虎便跃然板上。“今年是虎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如意吉祥。”接上竹签,米老将虎形糖画拿在手上说道。

今年76岁的米兆贵,是糖画世家第四代传人。“父亲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在他教导下我9岁开始学糖画技艺。”回忆起学糖画的初衷,米老认为传承技艺是一方面,爱好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米兆贵在父亲的传授下开始学习糖画,从基本功练起。每天放学后,父亲会准备一碗水,在家门口的青石板上,指导他用手指蘸水练习画画,日复一日。每到周末,米兆贵便会跟着父亲出摊,茶馆、电影院、公园等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父亲一边画,我就在旁边看他怎么运行手势。”米老说,出摊的日子充实而有趣,也学到了不少功夫。

“没有模子,图案全部印在脑子里,顾客想要什么可以随时画出来。”米老介绍,作糖画不比纸上绘画,画错一步就要从头再来,因此要对各种图案了然于胸。经日夜苦练绝活,他对于熬糖和作画的技艺逐渐纯熟,很快便掌握了糖画的技巧。15岁那年,他独自摆摊开始作糖画生意,直到后来工作了,仍在休息间隙出摊作糖画,解放路一带常见他忙碌的身影。

2000年,米老从宜昌环卫处退休后,便一心扑在糖画上,还经常受邀到大型活动的现场展示糖画技艺。“每次城区参加活动她会陪着我,帮忙维护现场的秩序。”米兆贵十分感激老伴方腊梅多年来的支持和陪伴。

一次大胆创新

糖画升级3D

时代在发展,技艺也需与时俱进。过去,米兆贵仅传承祖辈的十二生肖、花鸟虫草等平面图案的绘制技术,直到一次摆摊经历,让他意识到糖画在传承中也需要不断创新。

“爷爷,能不能给我画个米老鼠呀?”在一次出摊中,有个小男孩来到摊前驻足观望。听到小男孩的话,米老灵光乍现,为何不做些卡通人物呢?这样受众岂不是更广泛?一系列的想法在日后一一实现,甚至会顺应同时期的动画片趋势,做出喜羊羊、灰太狼等可爱糖画,深受儿童的喜爱。

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如今米老已由传统的平面糖画逐渐开创出立体糖画,飞机、鹦鹉、坦克、大炮等立体造型的糖画,在他的手里活灵活现。

“同行里做平面的多,百分之六十的都不会做立体。”接着,米老向记者演示了立体花篮的制作过程。“立体糖画的工序更复杂,难度更大。”米老说,制作立体糖画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就要求手艺人分毫不差地还原脑海中的立体形象的每个面,先做好各个部件的造型,然后进行拼接。六七分钟后,一幅3D立体花篮糖画完美地呈现在记者眼前。

随后,米老还分享了一个故事:曾有位同行向他请教制作立体糖画,他虽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方法和技巧,但对方回去未按他的方法实施,反而用塑料杯子做模具,因糖的温度太高,全部粘在杯子上导致失败。米老说:“做立体糖画其实并不需要模子,该有的工序一道不能省,不然只会弄巧成拙!”

在米老看来,糖画审美和技艺要不断创新,一些配套工具也可以改进。比如,作画时用来冷却糖浆的画板,最早用的是青石板,后来改用大理石板,而今他用的是升级产品——航空铝板,这块30厘米×40厘米的画板是他在浙江义乌花400多元买回来的。米老说:“大理石板又重又容易碎,不方便携带,航空铝板来自飞机原材料,既牢固又不粘连,还方便携带,是出摊作糖画的首选工具。”与此同时,熬糖的燃料也从最早的蜂窝煤到酒精再到如今的瓦斯,干净卫生,也没有气味。

一个炉子、一口小锅、一辆小推车,简简单单的工具,米兆贵60余年坚持不辍,行走在宜昌的大街小巷,向人们展示古老的糖画技艺。

一组精巧面人

演绎非遗传承

糖画是一门民间艺术,作为糖画非遗传承人,这门祖传手艺该如何传承下去呢?“我的女儿和外孙都会作糖画,画得不错呢!”米老自豪地说,外孙从9岁便跟着他学糖画,如今也打算将接力棒交给他,希望能代代相传。

米老除了擅长制作糖画,还精于剪纸、捏面人和米雕,这些技艺一并传授给了他最为疼爱的外孙管泽恺。在米老家的客厅里,陈列的一排面人夺人眼球,其中有卡通形象的医护人员、病人、红旗等等。米老说:“这是我和外孙一起捏的,他带到学校去还获奖了呢!”

2020年初,疫情来袭,米老一家四口宅在家里,外孙看到电视新闻上奔波的医护人员,提出捏出一组“逆行者”的面人,用来表达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敬意。于是,祖孙俩动起手来,以“艺”战疫,充分发挥“捏面人”传统民间艺术技法,创作三组面人作品《致敬!一线逆行的医护人员》,塑造英雄人物,传播正能量,为宜昌抗疫的胜利,贡献了一份精神文化力量!

记者看到,第一组画面展现前往“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与家属告别,三口之家给妈妈送行,孩子抱着不舍的妈妈;第二组展现医务人员与病毒作斗争,向前冲锋的场景,其中有位正在吹起冲锋号;第三组展现病房走廊内医护人员抢救患者向前跑,其中有位护士手托吊瓶向前跑的场景。

老宜昌人都知道,米老的糖画好看又好吃,通过60多年的不懈坚持,他的糖画风格早已自成一派。早年间,他代表中国非遗传承人在全国20多个省市展演糖画技艺,还受邀前往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地进行交流,让糖画技艺走出去,将这项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随着米兆贵的名气越来越大,受到了同行和众多糖画艺术爱好者的热烈追捧,不少人慕名而来,登门拜师学艺。米老说:“糖画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糖画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对于前来学艺的徒弟,米老总是悉心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60余年来,他先后收徒400余人,徒弟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米老认为,后辈们虽各自忙于学习、工作,传统技艺已不再是谋生技能,但匠人精神和工艺审美却永不消逝,代代相传。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