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繁花”爆火!宜昌的黄河路藏不住了!

+1

-1

收藏

+1

-1

点赞68

评论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泽牧 实习生胡钟丹

近日,电视剧《繁花》热播。剧中,青年阿宝身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乘着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他成为黄河路上无人不知的“宝总”。

作为剧中主背景之一的上海黄河路成为新晋“顶流”,吸引无数游客前往打卡。

但你知道吗?宜昌人也有自己的黄河路哟!而且今年30岁啦。

黄河路建成于1994年,全长两公里,伴随着西陵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诞生。最初,这里只是一条被水淹没的无名黄土小路。当时,地名志的工作人员希望这条路的名字大气磅礴,于是就确立了“黄河路”这个名字。

从小在黄河路长大的赵春贵,是西陵区窑湾街道望州社区老书记,他告诉记者,黄河路有“三辆马车”,人流量,物流量和经济量。“黄河路果真没有辜负地名志工作人员对它的期待,以其一‘河’之力,汇聚三方流量,成为宜昌的网红路。”

人流量

上世纪70年代,修建葛洲坝时期,当时的黄河路还是一条无名土路,曾经被回流的水淹没,周边环境糟糕,居民不多,一千人左右。

1993年,宜昌市计划在这一带修建道路。地名志的同志冥思苦想,到底取什么名字,才配得上这条街道?赵春贵回忆:“当时有一位同志思考片刻后,拍了下大腿,‘干脆用黄河来命名,大气磅礴!’大家纷纷点头,黄河路之名终于定型。”

1994年,黄河路破土修建,换上崭新的水泥路面,虽然当时只有两车道宽,但路修好后,对居民的出行有了极大的改善作用。

“黄河路毗邻三峡大学,又连接望洲岗批发市场,还临近港口,这里成为交通枢纽,1995年以后,每天超过2000人路经这里。”望州社区现任书记胡大军说。

2007年,黄河路扩建,换上黑黝黝的柏油路面。如今,黄河路的街道规划井然有序,伴随着搬迁和外来人口,有接近两万人居住,每天人流量达5000人次。41岁的黄河路老居民王智,在2012年结束了他的打工生涯,带着外地媳妇回到黄河路经营起了餐馆,景气的时候,每天能有七八千元收入。

黄河路后接三峡大学,每到夜晚和周末,夜市一条街灯火通明,大学生络绎不绝,麻辣鲜香的串串、金黄酥脆的萝卜饺子,再来一份热气腾腾的米酒汤圆,真让人垂涎三尺。

从沙河公园到三峡大学,从KTV到电影院,从吃喝玩乐到健身锻炼。人来人往,好生热闹,在这里,每处都散发着黄河路特有的烟火气。

经济量

别看黄河路只有两公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随着黄河路的修建发展,许多大企业都在这里落地扎根,胡大军说:“辖区内大企业有300多家,如欧莱雅、中铁二局等。”除了大企业,黄河路居民也有自己的小生意——餐饮店、花店、洗车店、修车行......光是餐饮店就有上百家。

而在此之前,这是不敢想象的。“从前,街道左边是居民区,右边是荒地,还有违章建筑、垃圾堆放点。”赵春贵说,当年黄河路有家大型花卉市场,里面有30多家商铺,批发零售各种鲜花绿植,而在花卉市场道路的另一边,却是荒地和违章建筑,一香一臭,非常显著。

后来,违章建筑清理了,臭水沟填平了,荒地清理了。560户居民家家都有独栋小洋房,跟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黄河路人民谱出了自己幸福的新篇章。

日子越来越红火,人情味儿和淳朴却一点儿没有减少。随着黄河路的修建,大明菜市场诞生,肉类、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等各类商家纷纷入驻,三十年来,菜场不断改造升级,提升品质,但价格却一直很地道。

赵春贵告诉记者:“别处12块一斤的猪肉,这里可以只卖9块多,别人坐车也要过来这里买菜呢。”

物流量

黄河路蓬勃发展的经济也吸引了许多大型物流公司前来,如韵达、中通、德邦等。黄河路是快递分拣点,每天都有大货车进进出出。如果你走在黄河路,一定能看到许多在马路上穿梭奔走的快递小哥忙着派件。

覃宗银是望州社区原副书记,和赵春贵搭档了一辈子,他对这里特别有发言权。“很多快递小哥,大货车司机都会在路边消费,间接为这里的经济做了贡献。”

“司机师傅们喜欢吃黄河路的什么?”记者询问。

“这里啥特色都有,你要吃面,有各种面条;你要吃炒菜,川菜、湘菜、东北菜都可以做;你要吃火锅串串,没问题,路边都是;你如果要吃汉堡披萨,这里也有!”覃宗银笑着说,这里云集了八方口味,每样都很出色,“如果非要谈特色,那就是勾人魂魄的小面,吃了以后让人念念不忘。”

如今,伴随着船闸扩建,许多老居民都陆续搬迁。在这里长大、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赵春贵,前不久也搬到了新建的商品房。

1月11日,赵春贵和覃宗银走在街道上,看着黄河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他们的眼里满是依依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憧憬,他们希望这片土地的发展能越来越快,黄河路的将来会越来越好。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