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采花楠木桥 老茶树飘香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远处老茶树多是散播,与近处密植成线的良种很容易分辨。

楠木桥村的清代牌坊,见证了小山村因茶而富、因茶而兴。

100多年前建造的石桥楠木桥,依旧是周边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

马学才从采花集镇回到楠木桥村,已经是4月3日深夜11时40分了。

4月3日是村里百年老茶树单芽鲜叶收购最后一天,村民们送来的鲜叶格外多,平常2个小时的收购时间延长了一倍多,毕竟到了次日就无法再称为“明前茶”了。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马学才,既要在村里负责收购鲜叶,还要第一时间将鲜叶送到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采花分厂,然后完成初制工作,最终运到渔洋关的采花茶业科技园完成精制和包装。

今年的“明前茶”采摘季,楠木桥村大丰收,预计全村仅茶叶鲜叶增收达到几十万元,明年甚至能够达到百万元。

这一切都得益于村里450多亩百年老茶树。

万里古茶道上重要节点

平均海拔1100米的楠木桥村,由三条“V”形沟谷构成,被重重大山包围,距离宜昌城区车程5个小时左右。

这个小村落自明代后期就有明确记载覃氏自采花前坪迁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因旧时贯村而过的中溪河上有楠木搭建的桥梁,得名楠木桥。尽管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邑监生覃长新倡建石桥,但石桥依旧称为“楠木桥”,村名也一直保留下来。

当然,关于楠木桥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居住在此的村民们为了出门方便,沿着中溪河修建了一条延绵十多公里的木桥,木桥主要建材为当地山中常见的楠木,因此被称呼为“楠木桥”。

原以为楠木桥会是一个闭塞的山村,但是没曾想这里是宜昌最早进行“外贸”的村落,早在19世纪中叶就将宜红茶卖到了欧洲,是万里古茶道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五峰文化馆专家覃远歆前些年走访当年运输宜红茶的骡马队队长周良笔,周老称当年从前坪抵达五峰老县城古茶道要经过楠木桥,“早上从前坪出发,约三个小时到达楠木桥休息,下午从楠木桥出发约三小时到达西滩大界过夜……第四天从小河出发上午到达城关,下午换货返回。”

早在2012年记者探访楠木桥古茶道时,就实地踏访过100多年历史的楠木桥石桥,在当地向导的指认下还看到桥头“骡马店”遗存。“这座石桥依旧是周边村组村民进出的重要通道。”马学才说,“通过这座石桥,走出大山去卖茶叶。”

在楠木桥还有一个当年宜红茶出口兴盛的见证文物——一座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牌坊——系道光皇帝“圣旨”赐封向氏覃母的贞节牌坊,距今已有180多年,仍保存完好。楠木桥贞节牌坊上,题有“道光甲辰阳月乙卯觳旦旌表节孝覃母向老夫人题赠”、“特署宜昌府长乐县正堂乔实授长乐县儒学正堂张仝赠”等字样。楠木桥贞节牌坊分四柱三层,为全青石条、石块打磨,雕刻而成。

2012年记者踏访时,住在一旁的曹姓老人介绍,当年运送宜红茶的骡马队从此经过,其家中种植的茶叶可以找过往的商队以物易物或卖钱,有时候一斤鲜叶能换到一点盐巴,“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换到商队预备的肉,给全家人打牙祭!”而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曹家门前还能看到繁忙的骡马队运茶叶,而这些茶叶都是集中到附近的楠木桥茶叶站统一收购。

土家先民的高山生存法则

得益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宜红茶贸易,采花乡以及楠木桥村的茶叶种植逐渐扩大,新建了一大批茶园,并且一直延续保存下来。

在上世纪至本世纪初,随着茶树品种改良的推进,良种茶树发芽早且产量高,茶农纷纷将低海拔以及交通便利区域的老茶园进行改良。

老茶园和良种茶园很容易分辨,丛植、散兜散播茶树的多是老茶树,密植连接成线的是良种茶树。茶叶专家、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五峰茶叶局副局长邬运辉表示,以楠木桥村老茶树为代表的老茶园,是五峰土家族农耕文明的体现,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有限耕地必须优先保障粮食作物种植,种植茶树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有限耕地,因此散播丛植是土家族先民数百年积累的山区生存法则,通过茶粮间种适应生态提高生活质量。

散落在乡间的老茶树古茶园特别多,但是保护起来并加以有效开发,楠木桥村绝对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走在了前列。

早在5年前,国内一批知名专家来到五峰踏访万里古茶道以及五峰传统古村落,助力当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们在楠木桥村踏访时,私下聊天时提到该村保留了大面积的老茶树经济价值特别大,于是村里当起了有心人,邀请专家来村里摸排老茶树数量。

专家摸排结果显示,楠木桥村现存老茶树古茶园450多亩,树龄多在百年以上。“林科院的专家曾来楠木桥进行过科考,全村最老的一棵茶树达到了181年。”马学才介绍,“这些老茶树古茶园都集中在高海拔或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如果改良耗费较低海拔以及交通便利区域要高很多。”

摸清了“家底”之后,村委会还专门请教专家老茶树古茶园的发展前景,并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外地的例子,“越看越兴奋,感觉市场前景巨大,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

为了等待这个“契机”,村里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措施,这5年来只允许简单的修剪,任何私自施肥打药以及整理的工作都是禁止的。

百年老茶树焕发新生

4月3日清晨,楠木桥村三组曹家台已经一片繁忙,村民们都在赶早采摘最后一批“明前茶”,汪长银就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老汪夫妇通过采摘老茶树的单芽鲜叶获得了数千元的收入,这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以前从这老茶树上获得收入也就千元左右,一度还没有任何收入。”

村里开始保护老茶树,让他十分不理解,“为什么收益低的老茶树还要保护起来,不让修剪。”

今年,他得到了答案!

采花茶业推出了高端茶叶新品“采花毛尖经典五星”,其原料就来自于楠木桥村的450多亩老茶树古茶园,收购价最高达180元/斤。“往年几十元,突然今年就值钱了起来。”汪长银感叹,“3月下旬开始采摘,只要不下雨,我和老伴就呆在茶园里采摘老茶树单芽鲜叶。”

老茶树古茶园的单芽鲜叶能卖出如此高价背后的原因,邬运辉曾在一篇文章中进行过分析:老茶树为五峰本地原生老品种,是经过大自然千百年自然筛选下来,适合当地水土、气候条件的品种,产量虽低,但加工出来的名优茶是五峰最经典的味道,“宜红茶漂洋过海出口欧洲,就是得益于五峰茶叶原生品种,制作的五峰宜红茶外形细秀匀齐、干色油润显金毫、香气高甜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明透亮。”

随着4月4日的到来,2021年“明前茶”采摘季结束,马学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他还得忙几天。“天气预报说小长假结束以后要下雨,下雨不能采茶,正好给村民们发卖鲜叶的钱。”他说,“之前收购茶叶时,现场登记之后就录入电脑,需要现场领茶叶款的就现场领走,一次性领取的则等雨天进行统一兑付。”

尽管今年老茶树“明前茶”的数据还在进一步统计中,但这实打实的增收却已经体现在每日小结上。马学才说,今年老茶树的单芽鲜叶卖出了好价格,许多年轻人都回到村里帮助采茶,“比往年有人气多了。”

如今,采花茶业在楠木桥村划定了“五峰原生老品种名优茶保护区”,对于2022年的老茶树古茶园“明前茶”采摘季,全村人和马学才一样充满了期待。

●撰文:聂烽

●摄影:聂烽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