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五峰之行,邂逅《罗长姐》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导演金行征和罗长姐。 通讯员李亚隆 摄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黄今

5月6日,本报记者专访导演金行征,听他娓娓道来拍摄《罗长姐》背后的故事。

“拍摄《罗长姐》纯属一个偶然,说起来,与《三峡晚报》也有不解之缘。”金行征告诉记者,2015年8月,五峰县城搬迁,举办首届“五峰土家茶乡女儿会”,一个朋友邀请他过来拍点东西。他当天就买了机票直飞宜昌,次日,又搭乘活动主办方之一三峡晚报的车一起赶往五峰新县城。

“五峰的吊脚楼和土家族衣饰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当地司机文先生带着我四处采风,闲聊间提到了罗长姐。”作为纪录片人,听到有故事的人,就想看个究竟。于是,金行征第二天专程前往罗长姐家,“她的残障小儿子祁才政正在亲吻一块木头,映入眼帘的第一幕,让我非常触动。”

“当时,我的脑海闪现出很多疑问与故事,比如当一个人面临意外的灾难,将如何面对?怎样才能照看好一个精神病人?作为母亲,对孩子不计回报的付出,将会直至生命终结吗?”带着这些疑问,金行征决定,拍一部以罗长姐为蓝本的纪录片。

启动拍摄时,金行征没有正式工作,没有收入,没有人投资,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拍一天光存储的硬盘就要2000元。”金行征说,直到2016年10月,获得由FIRST影展和演员陈坤共同发起的“山下纪录片实验室”首期专项基金15万元,拍摄才得以继续。当时,他和女朋友在五峰和杭州间奔波,每次拍摄一周至十一天,前后去了11次。

“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走了上万里摄程,拍了上百万个镜头,虽然辛苦,但能够用镜头语言向观众讲述一年四季日常生活的轮回,讲述大山深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展现一位坚毅隐忍的母亲形象,我觉得非常欣慰和值得。”金行征说。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罗长姐》充斥着大量的符号隐喻。这些符号是对大自然多元生命的全景式展现。

金行征说,影片中画外音一直都是虫鸣鸟叫,一个充满生命的地方。这里万物共生存,林深虫鸟鸣,草木遍山野。生活在其中的人是活生生的真实的勇猛地活着的人,是没有被生活打倒的人,罗长姐是,祁才政亦是……

此前的多个影展上,电影《罗长姐》的精神内核一次次打动了专家,屡获大奖。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导演系主任司徒兆敦在看完《罗长姐》后,给金行征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你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张扬,我觉得应当是顺理成章的,纪录片《罗长姐》是近年来我看到的最特别、也是最震撼的一部作品。

相关链接

金行征,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留学于德国与日本共九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大师生学位。纪录电影作品《无臂七子》、《罗长姐》、《消失在黎明前》、《水让我重生》等。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