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填报志愿,别把专业看得太重

+1

-1

收藏

+1

-1

点赞1

评论0

  高考分数陆续放榜,又到了令考生和家长头疼的填报志愿环节。考分如何匹配志愿,到底填报什么专业,选城市重要,还是选学校选专业重要,每年填报志愿无非就是从这些话题展开。而光是专业选择,就内藏不少学问。比如,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学和教育技术……这些专业名称看似相似,但在课程内容、就业方向方面,却大有不同。话说“男怕入错行”(其实职业女性也怕),若傻傻分不清,大学四年念个郁闷不说,四年后毕业找工作,很可能因专业名的一字之差,让就业前景和起薪有天壤之别。


  好吧,先来讲讲,到底有啥区别。以“教育学”跟“教育技术”为例,前者偏重于教育教学及科研,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技能;而后者着力于技术研究,如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等,更偏于“工科”。又比如“新闻学”和“传播学”,前者传统上的就业方向有报社记者、杂志社网站编辑;而后者在市场公关、营销策划方面有比较广阔的就业前景。但这样的区分,是现代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的产物。在现实中,不少专业教学内容交叉,而学生就业去向,也不会拘泥于专业。而且,随着未来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决定了很多时候,过细过窄的专业划分,无法很好地回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需要。谁说学新闻的就不能去做PR或者市场营销?我采访过好几位天价市值的民企老总,都是学哲学出身的呢。


  当然,我不是说填志愿的时候不需要了解这些专业名称之间的差异,从现实功利的角度,计算机系比计算数学系吃香,信息学比情报学、图书馆学好找工作,可能正反映了社会和企业中流行的“专业崇拜”,而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也热衷于给专业“换马甲”的工作。若你是循规蹈矩一路上来的乖孩子,分数不错,那当然尽可以什么专业“吃香”填什么。但也要防止“马甲”变了依然不好招工之类的“陷阱”,跟过来人打听,向往届考上该专业的师兄师姐请教,都是办法。


  假如你对于自己的分数没信心,心水的专业怕分不够,退而求其次又心有不甘,不妨听听丁磊的一番话。前几天丁磊在直播聊高考志愿时就表示,根据他个人预测,有些专业会没落,比如会计、金融,这是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之后的结果,“以后再学金融就只能是华尔街的农民工”——当然在华尔街做农民工也不会太差,但丁首富言谈间对于劳动力市场变化之快的观察,倒是有几分道理。那么在填报志愿过程中,是否应该把“专业”因素所占权重适当降低,而把精力更多放在选学校、选城市之上呢,相信考生和家长自有判断。


  无论是高考还是填报志愿,考的是实力,却也带有许多偶然性。专业、学校、地域,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也在想,假如当年报了另一个学校另一个专业,可能今天就不是坐在这里写街谈了,很可能人在异国,或者在做买卖、当画家,都不一定。而人生不可以假设,关键是随着年龄增长,对于自己的实力与性格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明白自己真正喜欢和需要的是什么。世界那么大,千万别把人生最高亮的时刻留在了高考。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