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专题 > 宜荆荆恩 > 正文
【“宜荆荆恩”文化篇】三馆发力 弹奏文化融合强音

+1

-1

收藏

+1

-1

点赞1

评论0

宜昌博物馆

三峡晚报记者冯汉斌 文/图

三月,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三月的宜荆荆恩,草木萌发,春山可望。

宜荆荆恩,这片山水相连、文脉相通的历史厚土,进入今年以来,在一体化发展春潮的推动下,文化联动的势头愈来愈强劲,也愈来愈器大声宏。

楚文化、巴文化、三国文化、土家文化乃至山水文化,宜荆荆恩四地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在一体化发展中,形成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宜昌市文旅局公共文化科科长瓮彦彦认为,本着平等协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四地首先要通过文化的交流互通,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比如让屈原文化走进恩施,让土家文化走进宜昌,让三国文化走进荆门等,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文化在四地市民的心中氤氲。还可以在宜昌“文化e家”等平台设置“宜荆荆恩”文化交流专栏,让四地的特色文化节目资源共享,在宜昌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恩施土家风情表演,在恩施能感受到浓厚的屈原文化等。她还建议四地联合以拍摄视频或征文的方式,征集评选优秀作品,促进彼此融合发展。

“宜荆荆恩”城市群图书馆联盟已于去年九月成立;“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正在加紧筹备,现已有22家域内文博单位申请加入;“宜荆荆恩”文化馆联盟也将提上议事日程。在“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四地通过各自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群艺馆等文化平台,正在弹奏文化融合最强音。

四地联动,让文物鲜活起来

湖北是中国文物大省,宜荆荆恩又是湖北的文物荟萃之地,四地博物馆文物总数达50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共计846件/套,宜荆荆恩范围内有4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1月底,“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揭晓,宜荆荆恩占据整整半壁江山,其中旧石器时代全省4项,宜荆荆恩占3项;新石器时代全省33项,宜荆荆恩占19项;夏商周时期全省40项,宜荆荆恩占18项;秦汉时期全省8项,宜荆荆恩占5项;三国至明清时期全省14项,宜荆荆恩占5项,文物大区的地位名不虚传。

为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宜昌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荆门市博物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共同倡议成立“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2月21日,“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筹备会在宜昌博物馆召开,宜荆荆恩四地11家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25人参加会议。会上对《“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章程》《关于成立“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的倡议书》《“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发展协议》进行讨论修改,重点商议关于联盟成立的具体事项,共同谋划联盟成立后的合作形式与近期活动。2月22日,在宜昌市夷陵区文化中心召开的石牌抗战遗址陈列馆展陈方案评审会,省内相关专家及“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四家理事单位理事长参加了会议,这是继联盟筹备会后区域博物馆间“共通、共建、共享”的首次实践。

2月28日,文旅系统落实区域发展布局专题座谈会在宜召开,宜昌博物馆馆长肖承云同志代表“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参加座谈。据了解,博物馆联盟现已收到22家文博单位的入盟申请,其中宜昌有9家文博单位申请入盟。确定了《“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章程》,并就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创研发、联合考古、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达成共识。比如联合考古,成立后,将致力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谋划跨区域考古项目合作。共建、共享资料数据库,开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巴文化”“楚文化”等考古发掘和研究,组队调查长江、沮漳河流域等地下文物资源,出版考古研究成果等。

今年端午节前后,主题为“曾经巴楚—‘宜荆荆恩’城市群博物馆联盟商周文物联展”将在宜昌博物馆展出,随后在其他三地巡展,这也是该联盟推出的首个文物联展,令人期待。另外,他们还将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举办联盟四地线上礼仪培训和联合社教活动,并积极谋划跨区域考古项目合作。

恩施州博物馆馆长董祖斌对记者表示,“宜荆荆恩”博物馆的馆际交流和互融前景广阔。近期,恩施州博物馆会将反映恩施州独特民风民俗为主要的展览进行交流,如《经纬大千——中国土家族西兰卡普大展》《巴风雅韵——恩施州民俗风情展》等;还争取借助荆州博物馆(考古队)资质条件,申请恩施州内相关考古项目,如仙人洞崖葬、柳州城遗址、大寨坪遗址等。

宜昌博物馆展厅一角

四地联手,让信息共享起来

早在2010年5月,“宜荆荆”图书馆联盟就在宜昌正式成立,开启了湖北中部地区的宜昌、荆州、荆门图书馆联盟圈内各馆携手发展的新格局。它以湖北中部地区特色文化、经济和技术信息等为重点,整合联盟圈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宜昌市图书馆副馆长薛玲介绍,从联盟启动的时候,就形成了每年举办联盟论坛的惯例,这一办就是十多年。每年岁末年初,联盟轮值馆在总结上年工作的基础上都会举办论坛,来自三地公共、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在会上交流工作经验、学术观点,交流联盟发展的新思路,最终发展成为“宜荆荆”图书馆联盟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国家、省图书馆学会的专家学者也先后作为嘉宾,受邀为“宜荆荆”图书馆联盟发展提供指导与借鉴。这些年来,论坛已举办11场,约40名省内外、盟内的专家学者交流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宜荆荆三地图书馆实现交流互访12次,为推进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加强联盟图书馆在读书活动上的互动与合作,“宜荆荆”图书馆联盟与三峡晚报、荆州、荆门主流媒体联合开展“我的读书故事”、“书写心中的经典”等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

2021年,“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上议事日程,“宜荆荆”图书馆联盟适时扩容。2021年9月,恩施州图书馆加入“宜荆荆”图书馆联盟,“宜荆荆恩”图书馆联盟应运而生。该联盟的成立,将促进四馆资源共享、人员互学、服务互通,加快阅读推广发展一体化建设。

宜昌市图书馆馆长刘明表示,“宜荆荆恩”城市群均处于长江经济带重点区域,受巴文化、楚文化所滋养,在历史文化、景观景点、人文风俗、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相同性、相连性、相融性。他们将建立健全“宜荆荆恩”地方文献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文献资源的交流利用、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另外,还推动共建四地文化学者智库,实现四地在文化讲座、文旅培训、阅读推广方面的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四地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开展数字资源区域共享;加强与恩施州合作,探索共建清江流域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库。

三峡区域巴文化特展。

四手联弹,让群文繁荣起来

宜荆荆恩山水相依、人文相通、血脉相融,“宜荆荆恩”四地群众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基础坚实而牢固,此前就有广泛的合作交流。如宜昌市与恩施州携手共建了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4年9月,保护区正式被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全国第16个同类实验区;2018年12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过了两地共同制定的《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送审稿)》,目前,该实验区正在齐心协力推进建设,迎接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的验收。

非遗保护与交流,是群艺馆工作的重点之一。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19项、省级5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位列全省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7人、省级103人。显然,宜荆荆恩在此领域有着广阔的交流前景。目前,宜昌市与荆州市共同申报了省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三国传说”,开展了木雕、制漆技艺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交流活动,与荆门同探讨非遗保护地方立法等工作。

宜昌市群艺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召开“宜荆荆恩”四地文化馆(非遗保护)会议,协商成立“宜荆荆恩”文化馆联盟事宜,为群文、非遗交流提供强大而畅通的文化平台。

廙君与盐水女神。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